负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背义负恩 [ bèi yù fù ēn ]
释义: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出处:《旧唐书·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背义负信 [ bèi yù fù xìn ]
释义: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出处:见“背信弃义”。
反裘负刍 [ fǎn qiú fù chú ]
释义: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出处:《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
反裘负薪 [ fǎn qiú fù xīn ]
释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孤恩负义 [ gū ēn fù yì ]
释义:指背弃恩义。
出处:《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辜恩负义 [ gū ēn fù yì ]
释义:忘恩负义。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含冤负屈 [ hán yuān fù qū ]
释义: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开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其实负屈衔冤。”
魂不负体 [ hún bù fù tǐ ]
释义: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这里知观正待进房,又听得本家门首锣响……惊得魂不负体,掇转身望外就走。”
见豕负涂 [ jiàn shǐ fù tú ]
释义:看见猪趴在路上。比喻肮脏污秽。
出处:《易·暌》:“上九,暌孤,见豕负涂。”
矜能负才 [ jīn néng fù cái ]
释义:矜:自夸。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出处:《晋书·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矜功负气 [ jīn gōng fǔ qì ]
释义: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
出处:《晋书·王浑王濬唐彬传论》:“或矜功负气,或恃势骄陵,竞构南箕,成兹贝锦。”
计斗负才 [ jì dòu fù cái ]
释义:比喻才高。
出处: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披裘负薪 [ pī qiú fù xīn ]
释义: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忍辱负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释义: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使蚊负山 [ shǐ wén fù shān ]
释义: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出处:《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
释义: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忘情负义 [ wàng qíng fù yì ]
释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后来宝玉明白了,旧病复发,常时哭想,并非忘情负义之徒。”
违乡负俗 [ wéi xiāng fù sú ]
释义: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出处: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昔苏季、张仪违乡负俗,尚复招三方以事赵,请六国以尊秦。”
枕山负海 [ zhěn shān fù hǎi ]
释义:靠山依海。同“枕山襟海”。
出处: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背恩负义 [ bèi ēn fù yì ]
释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出处:《陈书·陈宝应传》:“遂乃背恩负义,各立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