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本来面目 [ běn lái miàn mù ]
释义: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出处:《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背前面后 [ bèi qián miàn hòu ]
释义:指或当面或背后。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五回:“若是一顿钯打退妖精,你看他得胜而回,争嚷功果;若战他不过,被他拿去,却是我的晦气,背前面后,不知骂了多少弼马温哩!悟净,你休言语,等我去看看。”
杜门面壁 [ dù mén mian bì ]
释义:指闭门修养。
出处:宋·苏轼《答王幼安宣德启》:“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又《答廖明略》之二:“衰陋之甚,惟有归田,杜门面壁,更无余事。”
耳红面赤 [ ěr hóng miàn chì ]
释义: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耳提面命 [ ěr tí miàn mìng ]
释义: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庐山面目 [ lú shān miàn mù ]
释义: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清·段雪亭《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肉袒面缚 [ ròu tǎn miàn fù ]
释义: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人生面不熟 [ rén shēng miàn bù shú ]
释义: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孩子见大郎如此待得他好,心里虽也欢喜,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妥贴,还想要去。”
审曲面势 [ shěn qǔ miàn shì ]
释义: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同“审曲面埶”。
出处:《周礼·考工记序》:“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审曲面埶 [ shěn qǔ miàn xīn ]
释义: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亦作“审曲面势”。
心慈面软 [ xīn cí miàn ruǎn ]
释义:形容为人和善。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我又是个心慈面软的人,凭心撮弄我,我还是一片痴心。”
心活面软 [ xīn huó miàn ruǎn ]
释义: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他这心活面软,未必不周济他些。”
有何面目 [ yǒu hé miàn mù ]
释义:指没有脸见人。
出处:《后汉书·赵苞传》:“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而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狰狞面目 [ zhēng níng miàn mù ]
释义:形容凶恶的相貌。
出处:《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
抓破面皮 [ zhuā pò miàn pí ]
释义: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出处:老舍《二马》第五段二:“我忍了这么些日子了,他一点看不出来。我知道不抓破面皮的跟他说,他要命也不明白我们的事情,非说不可了!”
廷争面折 [ tíng zhēng miàn zhé ]
释义: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
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面红面赤 [ miàn hóng miàn chì ]
释义:指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面红面绿 [ miàn hóng miàn lǜ ]
释义: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处:《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死要面子活受罪 [ sǐ yào miàn zǐ huó shòu zuì ]
释义:指因爱面子而遭受痛苦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阿巧姐却是有点如俗语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硬记三家出张,颇以为苦。”
死要面子 [ sǐ yào miàn zǐ ]
释义: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
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