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不逞之徒 [ bù chěng zhī tú ]
释义: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不轨之徒 [ bù guǐ zhī tú ]
释义: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出处:《晋书·刘颂传》:“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好色之徒 [ hào sè zhī tú ]
释义: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好事之徒 [ hào shì zhī tú ]
释义: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
出处:《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
酒色之徒 [ jiǔ sè zhī tú ]
释义:指沉迷于吃喝与女色之中的人。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实繁有徒 [ shí fán yǒu tú ]
释义:实:实在;繁:多;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出处:《书·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
市井之徒 [ shì jǐng zhī tú ]
释义: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实蕃有徒 [ shí fān yǒu tú ]
释义:实:实在;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亡命之徒 [ wáng mìng zhī tú ]
释义: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出处:《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烟波钓徒 [ yān bō diào tú ]
释义: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出处:《新唐书·张志和传》:“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章句之徒 [ zhāng jù zhī tú ]
释义: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出处:见“章句小儒”。
高阳酒徒 [ gāo yáng jiǔ tú ]
释义: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狐鼠之徒 [ hú shǔ zhī tú ]
释义: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名师出高徒 [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
释义: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出处: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饕餮之徒 [ tāo tiè zhī tú ]
释义:比喻贪吃的人。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多食不厌谓之饕餮之徒;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不法之徒 [ bù fǎ zhī tú ]
释义: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圣人之徒 [ shèng rén zhī tú ]
释义:圣人的门徒。多指传 孔子 之道者。《孟子·滕文公下》:“能言距 楊 墨 者,聖人之徒也。” 赵岐 注:“徒,黨也。”亦省称“ 聖徒 ”。 明 李东阳 《金陵问》诗:“ 程夫子 ,真聖徒。”按,指 程明道 。
严师出高徒 [ yán shī chū gāo tú ]
释义:严:严厉,严格。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高强的徒弟
木石为徒 [ mù shí wéi tú ]
释义:徒:同类。与树木石头为伴。指寄情山水,不问世事
出处:《新唐书·柳宗元传》:“用是更乐暗默,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无耻之徒 [ wú chǐ zhī tú ]
释义:不知耻辱或不要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