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辞严意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词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出处: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贤良方正 [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
释义: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邪不压正 [ xié bù yā zhèng ]
释义: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正派的事物。
出处:曹禺《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就是邪不压正嘛,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胜利!”
心术不正 [ xīn shù bù zhèng ]
释义: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邪不伐正 [ xié bù fá zhèng ]
释义: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同“邪不犯正”。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邪不敌正 [ xié bù dí zhèng ]
释义: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
邪不犯正 [ xié bù fàn zhèng ]
释义: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亦作“邪不伐正”。
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邪不干正 [ xié bù gān zhèng ]
释义: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邪不胜正 [ xié bù shèng zhèng ]
释义: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4回:“自古道‘邪不胜正’。吾仗天威讨诛反贼,有何惧哉!”
辞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不当不正 [ bù dāng bù zhèng ]
释义: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革命反正 [ gé mìng fǎn zhèng ]
释义: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出处:《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挢抂过正 [ jiǎo kuāng guò zhèng ]
释义: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挢枉过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释义: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往过其正矣。”
芒寒色正 [ máng hán sè zhèng ]
释义: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出处: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蒙以养正 [ méng yǐ yǎng zhèng ]
释义: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弃邪从正 [ qì xié cóng zhèng ]
释义: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释义: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革邪反正 [ gé xié fǎn zhèng ]
释义: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