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拨乱反正 [ bō luàn fǎn zhèng ]
释义: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黜邪崇正 [ chù xié chóng zhèng ]
释义: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出处:太平天国·林一环《贬妖穴为罪恶隶论》:“庶几黜邪崇正,以为遐迩亲疏之永鉴云尔。”
词言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辞严谊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释义: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
辞严气正 [ cí yán qì zhèng ]
释义: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大中至正 [ dà zhōng zhì zhèng ]
释义: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党邪陷正 [ dǎng xié xiàn zhèng ]
释义: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出处:《旧唐书·宋璟传》:“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党邪丑正 [ dǎng xié chǒu zhèng ]
释义:犹言党邪陷正。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出处:《明史·路振飞传》:“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
恶直丑正 [ è zhí chǒu zhèng ]
释义: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出处: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返邪归正 [ fǎn xié guī zhèng ]
释义:犹言改邪归正。
出处:唐·谭铢《庐州明教寺转关经藏记》;“由此八关,返邪归正,成佛之境矣。”
改邪归正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释义: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回邪入正 [ huí xié rù zhèng ]
释义:犹言改邪归正。
出处: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百论》为回邪入正。”
矫枉过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释义: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矫邪归正 [ jiǎo xié guī zhèng ]
释义:矫邪:纠正邪恶、邪念。归正:归于正路。改正错误,走上正道。
出处:《晋书·吕光等载记论》:“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谲而不正 [ jué ér bù zhèng ]
释义: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匡乱反正 [ 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
释义: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廉明公正 [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 ]
释义: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弃邪归正 [ qì xié guī zhèng ]
释义: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强词夺正 [ qiǎng cí duó zhèng ]
释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同“强词夺理”。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去邪归正 [ qù xié guī zhèng ]
释义: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出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