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不及之法 [ bù jí zhī fǎ ]
释义:指不适用的法规。
出处:《庄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不足为法 [ bù zú wéi fǎ ]
释义:不值得学习、效法。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开口便说:《大雅》不作,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春秋笔法 [ chūn qiū bǐ fá ]
释义: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释义: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奉公如法 [ fèng gōng rú fǎ ]
释义: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画一之法 [ huà yī zhī fǎ ]
释义: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出处:《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太叔致猛政之褒,国子流遗爱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阳循画一之法。”
讲经说法 [ jiǎng jīng shuō fǎ ]
释义: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出处:《西游记·南游记》第一回:“到今日来,灵山兴旺,今十大弟子,讲经说法。”
就地正法 [ jiù dì zhèng fǎ ]
释义: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
居官守法 [ jū guān shǒu fǎ ]
释义: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隆刑峻法 [ lóng xíng jùn fǎ ]
释义:指刑法重而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统传》:“议者以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
目无王法 [ mù wú wáng fǎ ]
释义: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欺公罔法 [ qī gōng wǎng fǎ ]
释义:欺骗公众,无视法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舍身求法 [ shě shēn qiú fǎ ]
释义: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绳之以法 [ shéng zhī yǐ fǎ ]
释义:根据法律制裁。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深文峻法 [ shēn wén jùn fǎ ]
释义:犹言严刑峻法。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出处:《北齐书·李维廉传》:“显祖尝召见,问以治方,语及政刑宽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为非,帝意不悦。”
舞文弄法 [ wǔ wén nòng fǎ ]
释义: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违条犯法 [ wéi tiáo fàn fǎ ]
释义:违犯法律条文。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他做了违条犯法的事,昨已斩了。”
舞文玩法 [ wǔ wén wán fǎ ]
释义: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同“舞文弄法”。
出处: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假使真只胡涂,倒还不失为胡涂人,但他是知道舞文玩法的。”
现身说法 [ xiàn shēn shuō fǎ ]
释义: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出处:《愣严经》卷六:“我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徇私枉法 [ xùn sī wǎng fǎ ]
释义: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出处:王朔《人莫予毒》:“再说我们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道我会徇私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