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百年大计 [ bǎi nián dà jì ]
释义: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出处: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成家立计 [ chéng jiā lì jì ]
释义:犹言成家立业。
出处: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持久之计 [ chí jiǔ zhī jì ]
释义: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楚歌之计 [ chǔ gē zhī jì ]
释义:指攻心之术。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当家立计 [ dāng jiā lì jì ]
释义: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斗量筲计 [ dǒu liáng shāo jì ]
释义:用斗量,用筲计。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南渡后,江湖流派,斗量筲计,风轨荡然矣。”
多方百计 [ duō fāng bǎi jì ]
释义: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反间之计 [ fǎn jiàn zhī jì ]
释义: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出处:《孙子·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缓兵之计 [ huǎn bīng zhī jì ]
释义: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兼权熟计 [ jiān quán shú jì ]
释义: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出处:《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将计就计 [ jiāng jì jiù jì ]
释义: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出处:元·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第三折:“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金石之计 [ jīn shí zhī jì ]
释义: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出处: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锦囊妙计 [ jǐn náng miào jì ]
释义: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空城计 [ kōng chéng jì ]
释义: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铺谋定计 [ pù móu dìng jì ]
释义:犹言设谋用计。
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四折:“师父,想博望烧屯这一场厮杀,多亏师父铺谋定计,众将得胜也。”
千方百计 [ qiān fāng bǎi jì ]
释义: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他。”
黔驴之计 [ qián lǘ zhī jì ]
释义: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
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深猷远计 [ shēn yóu yuǎn jì ]
释义: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同“深谋远虑”。
出处:明·李东阳《序》:“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束手无计 [ shù shǒu wú jì ]
释义: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同“束手无策”。
出处:明·申时行《杂记》:“设奸人窜入其中,为害叵测,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得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此皆公等剥肤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