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而不伤 [ āi ér bù shāng ]
释义: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爱礼存羊 [ ài lǐ cún yáng ]
释义: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出处:《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安贫乐道 [ ān pín lè dào ]
释义: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4、半部论语 [ bàn bù lún yǔ ]
释义: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学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5、背道而驰 [ bèi dào ér chí ]
释义: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6、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不得善终 [ bù dé shàn zhōng ]
释义: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8、不分彼此 [ bù fēn bǐ cǐ ]
释义: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9、不咎既往 [ bù jiù jì wǎng ]
释义: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不堪造就 [ bù kān zào jiù ]
释义:指没有培养前途。
出处: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11、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释义: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12、不知老之将至 [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
释义: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处:《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成事不说 [ chéng shì bù shuō ]
释义: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14、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15、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释义: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16、当立之年 [ dāng lì zhī nián ]
释义:指三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17、当仁不让 [ dāng rén bù ràng ]
释义: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8、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释义: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19、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
释义: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出处:《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20、恶衣恶食 [ è yī è shí ]
释义: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发愤忘食 [ fā fèn wàng shí ]
释义: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2、犯上作乱 [ fàn shàng zuò luàn ]
释义: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3、孤立无援 [ gū lì wú yuán ]
释义: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
24、故旧不弃 [ gù jiù bù qì ]
释义: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出处:《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25、怪力乱神 [ guài lì luàn shén ]
释义: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
26、观过知仁 [ guān guò zhī rén ]
释义: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出处:《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27、龟玉毁椟 [ guī yù huǐ dú ]
释义: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出处:《论语·季氏》:“虎儿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8、过犹不及 [ guò yóu bù jí ]
释义: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9、好色之徒 [ hào sè zhī tú ]
释义: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30、好行小惠 [ hào xíng xiǎo huì ]
释义: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
出处:《晋书·殷仲堪传》:“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
与论语有关的成语(275个)
••阅读 1485
与论语有关的词语(3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哀而不伤,爱礼存羊,饱食终日,彬彬文质,博闻强识,不亦乐乎,不以人废言,不得善终,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相为谋,不知肉味,不知老之将至,不耻下问,不舍昼夜,察言观色,陈力就列,成人之美,成事不说,赤手空拳,聪明智慧,触类旁通,穿窬之盗,从心…
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
饱食终日,不亦乐乎,不可动摇,不好意思,不得善终,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相为谋,不知肉味,不知老之将至,不耻下问,不舍昼夜,察言观色,成人之美,触类旁通,穿窬之盗,从容不迫,从心所欲,箪食瓢饮,当仁不让,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听途说,恶衣恶食,…
论语十则中的成语
不亦乐乎,不得善终,不知老之将至,不耻下问,触类旁通,从心所欲,当仁不让,恶衣恶食,发愤忘食,犯上作乱,割鸡焉用牛刀,好行小惠,后生可畏,惠而不费,家家户户,艰苦奋斗,肩负重任,见义勇为,见贤思齐,举一反三,老之将至,乐以忘忧,理屈词穷,淋…
论语十二章的成语
安贫乐道,博学笃志,不亦乐乎,不耻下问,不舍昼夜,不误农时,从心所欲,当仁不让,丰富多彩,富而无骄,富而好礼,躬行实践,寡言少语,观过知仁,国家大事,过则勿惮改,和颜悦色,后生可畏,骄傲自大,竭尽全力,尽心竭力,举一反三,居无求安,乐在其中…
论语中形容孔子的成语
不亦乐乎,不得善终,不知老之将至,不耻下问,察言观色,触类旁通,从心所欲,当仁不让,道听途说,恶衣恶食,发愤忘食,犯上作乱,废寝忘食,割鸡焉用牛刀,好行小惠,后生可畏,惠而不费,家家户户,见义勇为,见贤思齐,举一反三,脍炙人口,老之将至,乐…
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论语
不亦乐乎,不耻下问,陈力就列,成人之美,恶衣恶食,犯上作乱,见义勇为,敏而好学,默而识之,巧言令色,岁寒松柏,天下归心,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一言以蔽之,一言以蔽,语无伦次,周而不比,诲人不倦,花言巧语,心悦诚服
形容论语的四字成语
哀矜勿喜,哀而不伤,爱之欲其生,爱礼存羊,爱素好古,安贫乐道,安老怀少,百里之命,半部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饱食终日,北辰星拱,卑宫菲食,必不得已,必也正名,屏声息气,屏气不息,屏气凝神,屏气敛息,伯牛之疾,博学多识,博施济众,博弈犹贤,博…
用什么成语形容论语
不亦乐乎,不耻下问,陈力就列,成人之美,恶衣恶食,犯上作乱,见义勇为,敏而好学,默而识之,巧言令色,岁寒松柏,天下归心,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一言以蔽之,一言以蔽,语无伦次,周而不比,诲人不倦,花言巧语,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