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三死

 [  sān sǐ  ]

基本释义

  • sān sǐ
  • ㄙㄢ ㄙˇ
  • 三死
  • dg gqx

词典解释

⒈  三种死罪。

⒉  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种原因。

引证解释

⒈  三种死罪。

《左传·哀公十五年》:“三死无与。”
杜预 注:“三死,死罪三。”

⒉  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种原因。

汉 刘向 《说苑·杂言》:“人有三死,而非命也,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三死』(san|si|)同音词

    • 三祀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3.三年。
    • 三司各代所指不同。①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 ②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③唐代后期至宋代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统管国家财政,后废。 ④金代称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后废。 ⑤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 ⑥清末以各省的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 三思再三思考。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三巳1.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魏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 三四1.犹言再三再四。 2.表示为数不多。
    • 散丝1.散落细丝。常用以形容细雨。 2.花名。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