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三思

 [  sān sī  ]

基本释义

  • sān sī
  • ㄙㄢ ㄙ
  • 三思
  • dg ln
  • 动词

词典解释

⒈  反复思量,再三权衡。

凡事要三思,免得后悔。
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红楼梦》

think again and again;

引证解释

⒈  谓少思长,老思死,有思穷。

《荀子·法行》:“孔子 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孔子家语·三恕》:“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⒉  再三思考。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 三思而后行

子 闻之,曰:‘再,斯可矣。’”
汉 张衡 《东京赋》:“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南史·毛喜传》:“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清 洪昇 《长生殿·埋玉》:“若军心安,则陛下安矣。愿乞三思。”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再三考虑。

《文选·张衡·东京赋》:「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红楼梦·第四回》:「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三思』(san|si|)同音词

    • 三祀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3.三年。
    • 三司各代所指不同。①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 ②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③唐代后期至宋代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统管国家财政,后废。 ④金代称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后废。 ⑤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 ⑥清末以各省的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 三死1.三种死罪。 2.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种原因。
    • 三巳1.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魏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 三四1.犹言再三再四。 2.表示为数不多。
    • 散丝1.散落细丝。常用以形容细雨。 2.花名。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