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散丝

 [  sàn sī  ]

基本释义

  • sàn sī
  • ㄙㄢˋ ㄙ
  • 散絲
  • aety xxg

词典解释

⒈  散落细丝。常用以形容细雨。花名。

引证解释

⒈  散落细丝。常用以形容细雨。

晋 张协 《杂诗·金风扇素节》:“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唐 杜甫 《雨》诗之二:“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
宋 王禹偁 《贺雨表》:“散丝遍洒於燋枯,比屋重兴於耒耜。”

⒉  花名。

《文献通考·四裔九》:“注輦国 花有白茉莉、散丝……蝉紫、水蕉之类。”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分散的细丝。

《文选·张协·杂诗一〇首之三》:「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唐·杜甫〈雨〉诗四首之二:「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散丝』(san|si|)同音词

    • 三祀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3.三年。
    • 三司各代所指不同。①东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 ②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③唐代后期至宋代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统管国家财政,后废。 ④金代称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为三司,后废。 ⑤明代以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 ⑥清末以各省的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 三思再三思考。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三死1.三种死罪。 2.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种原因。
    • 三巳1.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魏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 三四1.犹言再三再四。 2.表示为数不多。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