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玉颜红烛忽惊春

诗句
玉颜红烛忽惊春
拼音
 yù yán hóng zhú hū jīng chūn
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十一真
下一句
微步凌波暗拂尘

「玉颜红烛忽惊春」出自:《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玉颜红烛忽惊春」作者: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

「玉颜红烛忽惊春」辞典释义

◎ 玉颜的意思

⒈  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拟<青青河畔草>》诗:“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清 郑文焯 《谒金门》词:“早是君心难恃,恨不玉颜先悴。”

⒉  对尊长容颜的敬称。

《燕丹子》卷中:“丹 得侍左右,覩见玉颜,斯乃上世神灵保佑 燕国,令先生( 田光 )设降辱焉。”

⒊  形容不老的容颜。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旧事》诗:“忆在 开元观,食柏练玉颜。”
明 宋濂 《杂体诗·效陆平原》:“君餐发灵和,神滋生玉颜。”
清 朱彝尊 《寿孟叟》诗:“玉颜长可驻,不藉蘂珠经。”

⒋  形容和颜悦色。

宋 苏轼 《戎州》诗:“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 红烛的意思

⒈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

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⒉  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像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 忽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忽·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
【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
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姓。明有忽忠,忽明。
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
仲忽,人名。【前漢·古今人表】作中曶。亦通作笏。【儀禮·士喪禮】竹笏。【註】今文笏作忽。亦通作芴。【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註】與忽同。無根本貌。
叶火一切,音翕。【前漢·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始於一,產氣黃鍾,造計杪忽。
叶許月切,音血。【陸機·雲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于遷晷,邁崇朝而倏忽。【說文】从心勿聲。【長箋】亦書作。◎按今字,皆从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蕰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衆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从今文,駁正經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爲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譌辨駁者,俱倣此。

◎ 惊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惊·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
(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 春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春·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总述:诗句玉颜红烛忽惊春出自《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作者是唐朝诗人羊士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