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官苗若不平平纳

诗句
官苗若不平平纳
拼音
 guān miáo ruò bù píng píng nà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
入声十五合
上一句
种田犹自伴孙儿
下一句
任是丰年也受饥

「官苗若不平平纳」出自:《田翁》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
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官苗若不平平纳」作者: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日…

「官苗若不平平纳」辞典释义

◎ 官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官·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古丸切【集韻】【韻會】【正韻】沽歡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增韻】職也,使也,公也。【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朝廷治事處曰官。【禮·玉藻】在官不俟屨。【註】趨君命也。【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事也。【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身有五官。【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姓。
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叶古元切,音涓。【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 苗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苗·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描。【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魏風】碩䑕碩䑕,無食我苗。【註】嘉穀也。
【爾雅·釋天】夏獵曰苗。【註】爲苗除害也。【詩·小雅】之子于苗,徒囂囂。
【書·舜典】三苗于三危。【史記·夏本紀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無理,名曰苗民。
【博雅】衆也。【後漢·鄧皇后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胤也。【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後漢·恂傳】功臣苗緒。
地名。【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註】苗,晉地。
山名。【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註】苗山,利金所出也。
姓。【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韻補】眉彪切,音繆。【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遷于南陽,始自郞苗。

◎ 若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若·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平平的意思

⒈  普通;平常。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 任尚 ﹞私谓所亲曰:‘我以 班君 当赠以奇策,今所云平平耳。’”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齐诸暨令袁嘏》:“嘏 诗平平耳,多自谓能。”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紫庭 曰:只平平写景,而横絶宇宙之胸襟眼界,百世之下,犹将见之。”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倘蒙谅其直言,则我以为内容实非幽默,文多平平,甚者且堕入油滑。”

⒉  均平;公允。

汉 扬雄 《太玄·割》:“次四,宰割平平。”
司马光 集注引 王涯 曰:“宰割于物,有均平之德。”
唐 杜荀鹤 《田翁》诗:“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飢。”

⒊  谓治理有序;安详娴熟。

《书·洪范》:“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孔 传:“言辩治。”
陆德明 释文:“平平,婢县反。”
《诗·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陆德明 释文引《韩诗》曰:“便便,云闲雅之貌。”
《荀子·儒效》:“分不乱於上,能不穷於下,治辨之极也。 《诗》曰‘平平左右,亦是率从’。是言上下之交不相乱也。”
《汉书·叙传下》:“敞 亦平平,文雅自赞。”
颜师古 注:“平读曰便。便,辩也。”

◎ 纳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纳·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
【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
【舜典】納于百揆。
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
【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
【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
【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
與軜同。【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总述:诗句官苗若不平平纳出自《田翁》。作者是唐朝诗人杜荀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