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行人歇金装

诗句
行人歇金装
拼音
 xíng rén xiē jīn zhuāng
平仄
仄平仄平平
韵脚
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上一句
樵女洗素足
下一句
西望白鹭洲

「行人歇金装」出自:《洗脚亭》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行人歇金装」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

「行人歇金装」辞典释义

◎ 行人的意思

⒈  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

⒉  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 《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
《国语·晋语八》:“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
又主号令之官。 《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⒊  使者的通称。

《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⒋  小吏差役。

《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
《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⒌  媒人。参见“行媒”。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

⒍  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⒎  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见《慎子》。

⒏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 歇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歇·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竭切,音蠍。【說文】息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未獲所歸,難未歇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林慙無盡,㵎愧不歇。
【爾雅·釋詁】歇,竭也。【疏】謂竭盡也。【老子·道德經】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
【博雅】歇,泄也。謂氣越泄無餘也。【謝靈運詩】芳草亦未歇
歇欻,幽邃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歇欻幽靄,雲覆霮䨴。
【集韻】許曷切,音喝。與、猲、獦同。短喙犬也。【詩·秦風】載獫歇驕。【毛傳】獫,歇驕,田犬也。長喙曰獫,短喙曰歇驕。
【集韻】乙轄切,音。人名。《史記·高祖紀》趙歇爲王。徐廣音烏轄反。
【集韻】虛乂切,音靾。亦息也。

◎ 金的意思

【戌集上 • 金】金·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 装的意思

【申集下 • 衣】装·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側羊切,音莊。裝束也。
【玉篇】裹也。【前漢·陸賈傳】佗賜賈橐中裝,直千金。
【增韻】齎也。【史記·袁盎傳】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
藏也。【孔稚圭·北山移文】牒訴倥傯裝其懷。
【廣韻】側亮切,音壯。【吳均·贈別詩】匕首直千金,七寶雕華裝。生離何用表,賴此持相餉。【韻會】亦作。

总述:诗句行人歇金装出自《洗脚亭》。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