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行人弓箭各在腰
- 拼音
- xíng rén gōng jiàn gè zài yāo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仄平
- 韵脚
- 下平二萧
- 上一句
- 马萧萧
- 下一句
- 爷娘妻子走相送
「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意思,全诗译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行人弓箭各在腰」出自:《兵车行》
「行人弓箭各在腰」作者: 杜甫
「行人弓箭各在腰」辞典释义
◎ 行人的意思
⒈ 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引《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⒉ 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 《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引《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
《国语·晋语八》:“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
又主号令之官。 《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⒊ 使者的通称。
引《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⒋ 小吏差役。
引《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
《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⒌ 媒人。参见“行媒”。
引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⒍ 指活着的人。
引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⒎ 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见《慎子》。
⒏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引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 弓的意思
【寅集下 • 弓】弓·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唐韻】居戎切【集韻】【韻會】居雄切【正韻】居中切,音宮。【說文】弓,以近窮遠。象形。【釋名】弓,穹也。張之穹穹然也。【山海經】少皡生般,是始爲弓。【荀子·解蔽篇】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於射。【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旣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爲遠也,角也者以爲疾也,筋也者以爲深也,膠也者以爲和也,絲也者以爲固也,漆也者以爲受霜露也。又車蓋橑。【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鑿廣四枚。【註】弓,蓋橑也。【疏】漢世名弓蓋爲橑子也。又射侯之數。【儀禮·鄕射禮】侯道五十弓。【疏】六尺爲步,弓之古制六尺,與步相應,而云弓者,侯之所取數,宜於射器也。【周禮·天官·司裘註】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又量地之數。【度地論】二尺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卽三百弓也。【西域記】鼓小者聞五百弓。【註】五百弓,二里半也。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有弓高縣。【史記·韓王信傳】漢封頹當爲弓高侯。又水名。【史記·霍去病傳】濟弓閭。又姓。【廣韻】魯大夫叔弓之後。【韻會】漢有光祿勳弓祉。又與肱通。【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黑弓以濫來奔。【註】黑弓,二傳作黑肱。又與穹通。【史記·天官書】穹閭。【註】索隱曰:一作弓閭。弓音穹,蓋謂以氊爲閭,崇穹然。◎ 箭的意思
【未集上 • 竹】箭·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子賤切,音餞。【說文】矢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矢,江、淮曰,關西曰箭。【釋名】箭,進也。又竹之小者曰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註】箭,篠也。【史記·夏本紀】震澤致定,竹箭旣布。【竹譜】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閒三尺,堅勁,中矢。江南諸山皆有之,會稽所生最精好。又漏箭。【周禮·挈壷氏註】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閒以漏箭,準十二時爲百刻,分晝夜而定長短,故立此官掌之。又博箸也。【博雅】博箸謂之箭。又【華山記】箭括峰上有穴,裁見天日,攀緣自穴中而上,有至絕頂者。又赤箭,藥名。【韓愈·進學解】赤箭靑芝。又【廣東新語】箭豬卽封豕,初本泡魚,化爲豕,毫在項脊閒,尺許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則激毫以射。【集韻】或作翦、。◎ 各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各·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又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又【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又【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在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在·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从土从才。本作,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腰的意思
【未集下 • 肉】腰·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要。【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徐曰】要爲中關,所以自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又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又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
总述:诗句行人弓箭各在腰出自《兵车行》。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