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枝蔓垂相樛

诗句
枝蔓垂相樛
拼音
 zhī wàn chuí xiāng jiū
平仄
平仄平平平
韵脚
下平十一尤
上一句
青萝与紫葛
下一句
系缆步平岸

「枝蔓垂相樛」出自:《泛湓水》

四月未全热,麦凉江气秋。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
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
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
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初疑上河汉,中若寻瀛洲。
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
系缆步平岸,回头望江州。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
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到官行半岁,今日方一游。
此地来何暮,可以写吾忧。

「枝蔓垂相樛」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枝蔓垂相樛」辞典释义

◎ 枝蔓的意思

⒈  枝条和藤蔓。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唐 白居易 《泛湓水》诗:“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

⒉  比喻牵连,株连。

《旧唐书·刘瞻传》:“两家宗族,枝蔓尽捕三百餘人。”
宋 欧阳修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太过札子》:“传闻 燕度 勘鞫 滕宗谅 事,枝蔓勾追,直得使尽 邠州 诸县枷杻。所行栲掠,皆是无罪之人。”
《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斜葛 不能听讼,每一事輒至枝蔓,民颇苦之。”

⒊  比喻冗词赘句。

明 张居正 《进讲章疏》:“训解未莹者,增改数语;枝蔓不切者,即行删除。”
清 黄宗羲 《<翁元铠禅师语录>序》:“出其语録读之,絶去枝蔓,独露真常。”

⒋  喻繁冗,不简洁。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惟著述本意,或在显扬幽隐,非为传奇,特以行文枝蔓,或拾事琐屑,故后人亦每以小説视之。”

◎ 垂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垂·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 相樛的意思

⒈  亦作“相摎”。亦作“相繆”。相互缠结;纠缠在一起。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六:“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唐 韩愈 《别知赋》:“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
宋 苏轼 《却鼠刀铭》:“文如连环,上下相繆。”
宋 朱熹 《下山》诗:“緑树枝相樛,白涧石齿齿。”

总述:诗句枝蔓垂相樛出自《泛湓水》。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