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光连虚象白

诗句
光连虚象白
拼音
 guāng lián xū xiàng bái
平仄
平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一陌
上一句
流阴中夜攒
下一句
气与风露寒

「光连虚象白」出自:《东谿玩月(一作王昌龄诗)》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清灯入幽梦,破影抱空峦。恍惚琴窗里,松谿晓思难。

「光连虚象白」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

「光连虚象白」辞典释义

◎ 光的意思

【子集下 • 儿】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 连的意思

【酉集下 • 辵】连·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 虚象的意思

⒈  假象;虚幻的景象。

汉 王充 《论衡·薄葬》:“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古无步之之术,虽有占譣涂傅之言,取虚象,无準的,无程期, 箕子 推本狂僭, 孔子 直书水旱,目为凶灾宜矣。”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然而行客想象,归人慨索,指黍稷而求宫室,望松柏而谓君家,情习于有则虚象存,神伤于无则冥造显也。”

⒉  指太空。

唐 王昌龄 《东溪玩月》诗:“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霽,流阴中夜攒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 白的意思

【午集中 • 白】白·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法志】罪人爲白粲。【註】坐擇米使正白,三歲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总述:诗句光连虚象白出自《东谿玩月(一作王昌龄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