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秋河不动夜厌厌

诗句
秋河不动夜厌厌
拼音
 qiū hé bù dòng yè yàn yàn
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
韵脚
上声二十八琰、下平十四盐、入声十六叶、入声十四缉、去声二十九
上一句
暮雨自归山悄悄
下一句
王昌且在墙东住

「秋河不动夜厌厌」出自:《楚宫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闲话旧事)》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
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
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已闻佩响知腰细,
更辨弦声觉指纤。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秋河不动夜厌厌」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

「秋河不动夜厌厌」辞典释义

◎ 秋河的意思

⒈  即银河。

南朝 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秋河晓碧,落蕙山黄。”
唐 韩翃 《宿石邑山中》诗:“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峯西。”
唐 李商隐 《楚宫》诗之二:“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动的意思

【子集下 • 力】动·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9

〔古文〕㣫【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
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
【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
【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 夜的意思

【丑集下 • 夕】夜·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
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
子夜,晉曲名。【樂府·解題】昔女子名子夜者造此聲,其聲甚哀。
國名。西夜,去長安萬三百五十里,見【前漢·西域傳】。
夜郞,在播州。見【蜀記】。
【史記·夏本紀】桀鑿池爲夜宮。
使夜,漢宮官名,見【外戚傳】。
不夜,城名,在西夏。【杜甫詩】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邵氏聞見錄】無風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王詔經略西邊至其處。【齊地記】齊有不夜城,古者有日夜照于東境,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
墓穴曰夜臺,一曰長夜。【古詩】築此長夜室。
嘉夜,草名。【前漢·禮樂志郊祀歌】俠嘉夜,蘭芳。【註】俠挾同。嘉夜,芳草也。【楊愼·轉注】作液,非。
姓,見【通志】。
【集韻】夷益切,音亦。東海縣名。
他歷切,音惕。列子湯問篇,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見【古今轉注】。
通御韻。【屈原·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率雲霓而來御。
古通箇韻。【琳·武庫賦】千徒縱唱,億夫求和,聲訇隱而動山,光赫赫以燭夜。字書作叶,非。
叶羊洳切,音豫。【詩·唐風】夏之日,冬之夜。叶下居,居音倨。
叶以灼切,音龠。【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叶下惡。【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省聲,亦作。

◎ 厌厌的意思

⒈  整齐茂盛貌;秀美貌。

《诗·周颂·载芟》:“厌厌其苗,緜緜其麃。”
郑玄 笺:“厌厌其苗,众齐等也。”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鴈起平沙。”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

⒉  安静;安逸。

《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毛 传:“厌厌,安静也。”
晋 陶潜 《咏二疏》诗:“厌厌閭里欢,所营非近务。”
逯钦立 校注:“厌厌,安逸貌。”
元 侯克中 《醉花阴》套曲:“凉夜厌厌露华冷,天淡淡银河耿耿。”
清 金人瑞 《宴胡侍御书堂》诗:“厌厌毕今夜,僕马汝先归。”

⒊  微弱貌;精神不振貌。

《汉书·李寻传》:“列星皆失色,厌厌如灭。”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曹蜍 李志 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
《明史·方献夫传》:“虽执大政,气厌厌不振。”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女官则厌厌无生意,略无动作。”

⒋  形容病态。

唐 韩偓 《春尽曰》诗:“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宋 欧阳修 《送张屯田归洛歌》:“季秋九月予丧妇,十月厌厌成病躯。”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一折:“早是这两日茶饭不进,厌厌瘦削。”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七幕:“她头上扎着一条手巾,身上披着一件斗篷,厌厌病容,弱不禁风的样子。”

⒌  懒倦;无聊。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套曲:“黯黯愁成阵,厌厌日胜年。”

⒍  绵长貌。

南唐 冯延巳 《长相思》词:“红满枝,緑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吏散庭空雀噪簷,闭门独宿夜厌厌。”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不语恨厌厌,何人思故园。”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听彻清音意厌厌,数琳瑯琬琰。”
闻一多 《红豆》诗十一:“相思枕上的长夜,怎样的厌厌难尽啊!”

总述:诗句秋河不动夜厌厌出自《楚宫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闲话旧事)》。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