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原头火烧静兀兀
- 拼音
- yuán tóu huǒ shāo jìng wù wù
- 平仄
- 平平仄平仄仄仄
- 韵脚
- 入声六月
- 下一句
- 野雉畏鹰出复没
「原头火烧静兀兀」的意思,全诗译文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原野上火光冲天 ,火势盛大,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又吓得急忙躲藏起来。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将军想当众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劲弓,却并不轻易发箭。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野雉受惊而飞,蓄满待发的弓箭也同时射出,野雉应声而中。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着箭冲着人高高地飞起,一番挣扎之后,终于精疲力尽,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镞随着倾斜而下。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将军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着五色羽毛野雉挂在马前,随行军吏都来向他祝贺。
「原头火烧静兀兀」出自:《雉带箭》
「原头火烧静兀兀」作者: 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辞典释义
◎ 原头的意思
⒈ 原野;田头。
引唐 岑参 《原头送范侍御》诗:“百尺原头酒色殷,路傍驄马汗斑斑。”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原头野火烧残碣,叹英魂才魄暗消歇。”
清 鲁一同 《卖耕牛》诗:“原头草尽不得食,牵牛蹢躅屠门来。”⒉ 源头。
引《朱子全书》卷二四:“问天命之谓性,此只是从原头説,否曰万物皆只同这一个原头。”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为学必合从天命性上理会起,此谓之原头。”◎ 火烧的意思
⒈ 着火,失火。
引《说岳全传》第六五回:“那 秦檜 在睡梦之中,听得火烧,惊醒起来。”
⒉ 指野火。
引唐 韩愈 《雉带箭》诗:“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復没。”
《朱子语类》卷一三〇:“那人三四月只喫火烧之类,此人半日不食便软了。”
《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你大家赶温麵,烙火烧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伕役送来一大包吃的东西--有火烧……摆了半桌子。”⒊ 一种烤饼。
引唐 韩愈 《雉带箭》诗:“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復没。”
《朱子语类》卷一三〇:“那人三四月只喫火烧之类,此人半日不食便软了。”
《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你大家赶温麵,烙火烧吃。”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伕役送来一大包吃的东西--有火烧……摆了半桌子。”◎ 静的意思
【戌集中 • 青】静·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8
〔古文〕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說文】審也。从靑,爭聲。【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又【增韻】動之對也。【易·坤卦】至靜而德方。又【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又【詩·邶風】靜言思之。【傳】靜,安也。又【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詩·邶風】靜女其姝。【傳】靜,貞靜也。又【廣韻】息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又【韻會】澄也。又【廣韻】和也。又【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靚。亦通作竫。又【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義同。【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又【詩·大雅】籩豆靜嘉。【箋】潔淸而美。【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靜皆可讀去聲。◎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云,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解嘲云,爰淸爰靜,游神之庭。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叶,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又叶千廷切,音淸。【六韜】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 兀的意思
【子集下 • 儿】兀·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杌。【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又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又【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註】危石也。又兀兀,不動貌。【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又【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易·困卦】于臲卼。又姓。【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又【韻會】或作掘。【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兀的意思
【子集下 • 儿】兀·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杌。【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又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又【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註】危石也。又兀兀,不動貌。【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又【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易·困卦】于臲卼。又姓。【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又【韻會】或作掘。【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总述:诗句原头火烧静兀兀出自《雉带箭》。作者是唐朝诗人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