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王孙草色正如烟
- 拼音
- wáng sūn cǎo sè zhèng rú yān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一先
- 上一句
- 阿母桃花方似锦
- 下一句
- 不须更向沧溟望
「王孙草色正如烟」出自:《别青州妓段东美》
今日海帆飘万里,不堪肠断对含啼。
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草色正如烟。
不须更向沧溟望,惆怅欢情恰一年。
「王孙草色正如烟」作者: 北朝乐府
「王孙草色正如烟」辞典释义
◎ 王孙的意思
⒈ 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 楚 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
引启 之愿也。”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夫之 通释:“王孙,隐士也。 秦 汉 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唐 杜甫 《哀王孙》诗:“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王孙綺席倒金尊,美女红炉添兽炭。”⒉ 旧时对人的尊称。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司马贞 索隐引 刘德 曰:“秦 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
《文选·左思<蜀都赋>》:“有 西蜀 公子者,言於 东吴 王孙。”
李善 注引 张华 《博物志》:“王孙、公子,皆相推敬之辞。”
宋 苏轼 《送曾仲锡通判如京师》诗:“应为王孙朝上国,珠幢玉节与排衙。”⒊ 人名。指 卓王孙。汉 临邛 人,家巨富。
引《文选·左思<蜀都赋>》:“若夫 王孙 之属, 郤公 之伦,从禽于外,巷无居人。”
刘逵 注:“王孙,卓王孙 也。”⒋ 人名。指 汉 杨王孙。
引宋 苏轼 《赠章默》诗:“难从 王孙 裸,未忍 夏后 堲。”
李厚 注:“前汉 杨王孙,病且死,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⒌ 植物名。黄孙的别名。
⒍ 植物名。黄芪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耆》。
⒎ 猴的别称。
引汉 王延寿 《王孙赋》:“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猨、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
蒋之翘 辑注:“王孙,猴也,状似愁胡。”
清 钱谦益 《徐霞客传》:“﹝ 霞客 ﹞以山魅、木客、王孙、玃父为伴侣。”⒏ 蟋蟀的别名。按,《方言》“王”作“蚟”。
引《周礼·考工记·梓人》“以注鸣者” 孔颖达 疏引《方言》:“﹝精列﹞ 楚 谓之蟋蟀,或谓之蛬; 南楚 之间,或谓之王孙。”
⒐ 复姓。 汉 代有 王孙皓、王孙卿、王孙庆。
◎ 草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草·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音懆。【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書·禹貢】厥草惟繇。【詩·小雅】在彼豐草。【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註】草艾,謂艾取草也。【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註】草,粗也。又【篇海】苟曰草草。【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其禮也。【疏】草次,猶造次也。又【詩·小雅】勞人草草。【傳】草草,勞心也。又【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註】謂爲文之草藳。【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後漢·寵傳】蕭何草律。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又姓。【正字通】草中。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又此苟切,凑上聲。【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又【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色的意思
【未集下 • 色】色·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又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註】驚貌。又【詩·魯頌】載色載笑。【傳】色,溫潤也。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註】色,作色也。又祕色。【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又【博雅】色,縫也。◎ 正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正·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1
〔古文〕㱏【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又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又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又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又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註】謂質正其是非也。又以物爲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又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又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又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又三正。【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註】三正,天地人之正。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又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又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又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又與政通。【詩·小雅】今兹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又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又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又複姓,漢有正令官。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又【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又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又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又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 如的意思
【丑集下 • 女】如·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又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又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又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又如,獸名。瞿如,鳥名。見【山海經】。又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又【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烟的意思
【巳集中 • 火】烟·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本作煙。詳煙字註。【荀子·富國篇】鳧雁若烟海。
又【廣韻】於眞切【集韻】【正韻】伊眞切,音因。【廣韻】烟熅天地氣。【易】作絪縕。【集韻】或作氤。【班固·典引】烟烟熅熅。【劉楨·魯都賦】曳髮編芒,蔚若霧烟,九采灼爍,華藻紛。
总述:诗句王孙草色正如烟出自《别青州妓段东美》。作者是唐朝诗人薛宜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