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山口潜行始隈隩
- 拼音
- shān kǒu qián xíng shǐ wēi ào
- 平仄
- 平仄平仄仄平仄
- 韵脚
- 去声二十号
- 上一句
- 行尽青溪忽值人
- 下一句
- 山开旷望旋平陆
「山口潜行始隈隩」的意思,全诗译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山口潜行始隈隩」出自:《桃源行》
「山口潜行始隈隩」作者: 王维
「山口潜行始隈隩」辞典释义
◎ 山口的意思
⒈ 山与山交会的隘口。
引唐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就依他説的穿过两个村子,寻着山口上来,果然这山岗上有个小村。”
萧乾 《万里赶年》:“新疆 有雪山,天一放晴,有山口子的地方必然有山洪奔下来。”⒉ 山中洞口。
引唐 王维 《桃源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⒊ 琵琶、三弦之类乐器上端架弦处。箫管的吹窍也称“山口”。
◎ 潜行的意思
⒈ 亦作“潜行”。
⒉ 谓游泳时人体在水面下游动。
引《庄子·达生》:“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庄子拾遗·达生》“至人潜行不窒”:“郭 注云:‘潜行水中亦为游也。’《説文》十一篇上水部云:‘潜,涉水也。’‘潜行不窒’,谓潜行中呼吸不窒,与下文‘蹈火不热’义正相对。”
《诗·周南·汉广》“汉 之广矣,不可泳思” 毛 传:“潜行为泳。”
郑玄 笺:“其欲渡之者,必有潜行乘泭之道。”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僊人者……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
宋 秦观 《浩气传》:“潜行不窒……是纯气之守也。”⒊ 暗流。 《史记·大宛列传》:“其东水东流,注 盐泽。
引盐泽 潜行地下,其南则 河 源出焉。”
《汉书·西域传上》:“﹝ 蒲昌海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於 积石,为中国河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其水东南流,潜行地下,又东南復出,俗谓之 雹水。”⒋ 秘密行走。
引《韩非子·十过》:“臣请试潜行而出,见 韩 魏 之君。”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少陵野老 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 曲。”
清 梅曾亮 《上方尚书书》:“而 曹州 长垣 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輒轻入重地,警犯闕庭。”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至今为止,所听到的是革命者因为受着压迫,所以用着潜行,或者秘密的活动。”⒌ 谓专心修行。
引明 李贽 《豫约·早晚钟鼓》:“故有不待入门礼佛见僧而潜行顿改者,此鐘鼓之音为之也,所係诚非细也。”
◎ 始的意思
【丑集下 • 女】始·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乨兘【廣韻】【正韻】詩止切【集韻】【韻會】首止切,音。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
又七始,華始,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又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爲幓。又山名。【山海經】東始之山多蒼玉。又州名。屬廣漢郡,魏攺始州。宋攺隆慶府爲始州。又式吏切,音試。【毛晃曰】本始之始上聲,易資始,大始之類是也。方始爲之始去聲,禮月令桃始華,蟬始鳴之類是也。幓字原从車从參。或作襂縿。◎ 隈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隈·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9
【唐韻】烏恢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魁切,音煨。【說文】水曲也。【爾雅·釋地】隩隈。【疏】隩一名隈也。隈卽厓內深隩之處也。【又】厓內爲隩,外爲隈。【疏】厓內近水爲隩,其外爲輷。隈,當作輷,傳寫誤也。【左傳·僖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註】析,楚邑。隈,隱藪之處。【管子·形勢篇】大山之隈,奚有於深。【楚辭·天問】隅隈多有,誰知其數。【淮南子·原道訓】舜釣於河濵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
又【正字通】弓之曲處曰隈。【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執弓,以袂順左右隈。【註】隈,弓淵也。又【廣韻】【集韻】烏繢切,音㕈。【廣韻】隩隈。【集韻】或作。【篇海】別作。◎ 隩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隩·康熙筆画:21·部外筆画:13
【唐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音奧。【爾雅·釋地】隩隈。【註】今江東呼爲浦隩。【說文】水隈崖也。
又【玉篇】藏也。【鄭語】申呂方疆,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註】隩,隱也。【莊子·天下篇】弱於德,强於物,其塗隩矣。【史記·封禪書】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又【玉篇】亦作墺澳。【唐韻正】亦作。【漢敦煌長史武班】領校祕。,卽隩字。又【廣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郁。【廣韻】本作澳。水內曰隩。又【集韻】四方土可居也。【書·禹貢】四隩旣宅。【傳】四方之宅已可居。【前漢·地理志】作四奧。又【書·堯典】厥民隩。【傳】隩,室也。民攺歲,入此室處,以避風寒。【釋文】馬云:煖也。【集韻】本作墺。
总述:诗句山口潜行始隈隩出自《桃源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