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言咏遂赋诗

诗句
言咏遂赋诗
拼音
 yán yǒng suì fù shī
平仄
平仄仄仄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上一句
情欣新知欢
下一句
感子漂母惠

「言咏遂赋诗」的意思,全诗译文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言咏遂赋诗」出自:《乞食(饥来驱我去)》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1]!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2] 。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3]?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4];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5] 。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6];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7] 。

「言咏遂赋诗」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

「言咏遂赋诗」辞典释义

◎ 言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言·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 咏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咏·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本作詠,歌也。【前漢·東方朔傳】彈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風。【禮·文王世子】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註】發咏,謂以樂納之。
【集韻】或作永。【詩·魏風】誰之永號。【釋文】作咏。○按《玉篇》《廣韻》諸書本作咏。《字彙》作咏,从二水,附六畫,非,今攺正。咏字右从二水作,不从永。
(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歌也。【玉篇】長言也。【增韻】詠歌謳吟也。【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傳】以合詠歌之聲也。【爾雅序】敘詩人之興詠。【疏】詠者,永言也。【前漢·藝文志】詠其聲謂之歌。
鳥鳴亦曰詠。【陸機·悲哉行】耳悲詠時禽。【註】禽聲應時而變也。
通作咏。【史記·樂書】歌詠其聲也。【禮·樂記】作歌咏。
【說文長箋】省作永。【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 遂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遂·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穟。【廣韻】達也。【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
進也。【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註】良則進之也。
成也,從志也。【禮·月令】百事乃遂。【註】遂,猶成也。【詩·衞風】言旣遂矣。
稱也。【詩·曹風】不遂其媾
竟也。【前漢·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
盡也。【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註】遂,闔之盡也。
【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遂伐楚。
擅成事也。【易·家人】無攸遂。【公羊傳·莊二十九年】大夫無遂事。
舒肆之貌。【詩·衞風】容兮遂兮
物生出曰遂。【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前漢·胡母生傳】弟子遂之者。【師古註】遂,謂名位成達者。【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遂,而來過我。
充備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
順也。【周語】以遂八風。
【正韻】因循也。【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
鄕遂,郊外地。【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
小溝也。【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
遂人,官名。
國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人滅遂。【註】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

◎ 赋诗的意思

⒈  吟诗;写诗。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总述:诗句言咏遂赋诗出自《乞食(饥来驱我去)》。作者是魏晋诗人陶渊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