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阴雨膏之
- 拼音
- yīn yǔ gāo zhī
- 平仄
- 平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
- 上一句
- 芃芃黍苗
- 下一句
- 四国有王
「阴雨膏之」的意思,全诗译文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一丛丛艾蒿草浸在寒泉里。睡梦中醒来我不住地叹息,深深怀念富庶的都城旧地。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涌动,丛丛筮草被淹没在寒水流。一觉醒来我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里故都神游。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那时节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雨顺风调。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阴雨膏之」出自:《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阴雨膏之」作者: 佚名
「阴雨膏之」辞典释义
◎ 阴雨的意思
⒈ 天阴下雨。
引《诗·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 郇伯 劳之。”
《后汉书·和帝纪》:“自夏以来,阴雨过节,煗气不效,将有厥咎。”
唐 皎然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洁白不由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行不两日,又值阴雨,覊身旅店中,盘费罄尽。”
吴组缃 《山洪》十五:“跟着是连日的阴雨。”◎ 膏的意思
【未集下 • 肉】膏·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0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說文】肥也。【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易·鼎卦】雉膏不食。【晉語】不能爲膏,而祗離咎也。【註】膏,肥也。【又】夫膏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又【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又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之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又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又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又【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总述:诗句阴雨膏之出自《下泉》。作者是先秦诗人佚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