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孤城西北起高楼
- 拼音
- gū chéng xī běi qǐ gāo lóu
- 平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十一尤
- 上一句
- 显庆年中越王作
- 下一句
- 碧瓦朱甍照城郭
「孤城西北起高楼」出自:《越王楼歌(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
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孤城西北起高楼」作者: 杜甫
「孤城西北起高楼」辞典释义
◎ 孤城的意思
⒈ 孤立无援的城。
引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独守,六年不下。”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敦 固守孤城,独当羣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
《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测;有时一道防线,一个孤城能支持半年六个月。”⒉ 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引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过广陵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疋马过孤城,欲弔先贤泪已倾。”
毛泽东 《临江仙》词:“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西北的意思
⒈ 方位名。介于西、北之间。
引《左传·定公十年》:“初, 卫侯 伐 邯郸午 於 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宵熸。”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⒉ 指我国西北地区。一般指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及 青海、陕西、甘肃 三省之地。
◎ 起的意思
【酉集中 • 走】起·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古文〕【廣韻】【正韻】墟里切【集韻】【韻會】口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又【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又【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又【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又【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又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又,古文。◎ 高的意思
【亥集上 • 高】高·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0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音羔。【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又【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又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楼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楼·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又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又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又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又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又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又【爾雅·釋詁】樓,聚也。又【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又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又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又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又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总述:诗句孤城西北起高楼出自《越王楼歌(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