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便是寻常上学时

诗句
便是寻常上学时
拼音
 biàn shì xún cháng shàng xué shí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上一句
钟声欲绝东方动
下一句
莲花上品生真界

「便是寻常上学时」出自:《哭子十首(翰林学士时作)》

维鹈受刺因吾过,得马生灾念尔冤。
独在中庭倚闲树,乱蝉嘶噪欲黄昏。
才能辨别东西位,未解分明管带身。
自食自眠犹未得,九重泉路托何人。
尔母溺情连夜哭,我身因事有时悲。
钟声欲绝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莲花上品生真界,兜率天中离世途。
彼此业缘多障碍,不知还得见儿无。
节量梨栗愁生疾,教示诗书望早成。
鞭扑校多怜校少,又缘遗恨哭三声。
深嗟尔更无兄弟,自叹予应绝子孙。
寂寞讲堂基址在,何人车马入高门。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
烦恼数中除一事,自兹无复子孙忧。
长年苦境知何限,岂得因儿独丧明。
消遣又来缘尔母,夜深和泪有经声。
乌生八子今无七,猿叫三声月正孤。
寂寞空堂天欲曙,拂帘双燕引新雏。
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
若是愁肠终不断,一年添得一声啼。

「便是寻常上学时」作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

「便是寻常上学时」辞典释义

◎ 便是的意思

⒈  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⒉  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养由基、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
《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⒊  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⒋  只因为。

《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⒌  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 寻常的意思

⒈  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六尺为常。喻短或小。

《左传·成公十二年》:“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
杜预 注:“言争尺丈之地,以相攻伐。”
杨伯峻 注:“寻常意谓尺寸之地。”
《国语·周语下》:“夫目之能察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韦昭 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夫器宏者,耻效以圭撮之任;足逸者,难局以寻常之地。”

⒉  比喻长或多。

《韩非子·扬权》:“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四指为扶。上於度量少有所失,下之得利已数倍多矣。”
《淮南子·主术训》:“故人君者,其犹射者乎!於此毫末,於彼寻常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毫釐蹉于机,则寻常违于的。”

⒊  平常;普通。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今不过寻常文书,肯首而退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观此,则 雄 之学,岂寻常文墨士哉!”
巴金 《家》七:“这果然是一个不寻常的消息,众人的心情马上改变了。”

⒋  经常;平时。

唐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 宅里寻常见, 崔九 堂前几度闻。”
《敦煌曲子词·十二月相思》:“无端嫁得长征壻,教妾寻常独自眠。”
《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夫人道:‘员外寻常照管你也不曾?’ 李主管 道:‘一饮一啄,皆出员外。’”
冰心 《南归》:“母亲安稳的仰卧在矮长榻之上,深棕色的锦被之下,脸上似乎由他们略用些美容术,觉得比寻常还好看。”

◎ 上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上·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 学的意思

【寅集上 • 子】学·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3

【唐韻】胡覺切【集韻】【韻會】【正韻】轄覺切,音鷽。【說文】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增韻】受敎傳業曰學。朱子曰:學之爲言效也。【詩·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書·說命】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禮·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學校,庠序總名。【禮·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姓。見【姓苑】。
叶許旣切,音戲。【前漢·匡張孔馬敘傳】樂安裒裒,古之文學。叶下司,司音細。
叶後敎切,音效。【傅毅·廸志詩】訓我嘉務,惠我博學。叶上誥。【正字通】與斆別。○按《書·說命》惟斆學半。學與斆別。諸家泥經傳,斆或作學,合學斆爲一,非。今斆音效,而學校字但作學,互詳攴部斆字註。

◎ 时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时·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总述:诗句便是寻常上学时出自《哭子十首(翰林学士时作)》。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