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不见星河见雁行
- 拼音
- bú jiàn xīng hé jiàn yàn háng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仄
- 韵脚
- 下平七阳、下平八庚、去声二十三漾、去声二十四敬
- 上一句
- 露如轻雨月如霜
- 下一句
- 虚晕入池波自泛
「不见星河见雁行」出自:《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满轮当苑桂多香。春台几望黄龙阙,云路宁分白玉郎。
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
「不见星河见雁行」作者: 卢纶
「不见星河见雁行」辞典释义
◎ 不见的意思
⒈ 看不到。
引《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⒉ 谓不易看到。
引《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⒊ 不看,不读。
引《梁书·任昉传》:“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⒋ 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引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星河的意思
⒈ 银河。
引南朝 齐 张融 《海赋》:“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而星河如覆。”
宋 李清照 《南歌子》词:“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陈毅 《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全国红旗举,跃进跨星河。”◎ 见的意思
【酉集上 • 見】见·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又姓。出【姓苑】。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廣韻】露也。【易·乾卦】見龍在田。【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又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又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又【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又【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又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雁行的意思
⒈ 亦作“鴈行”。
⒉ 飞雁的行列。
引南朝 梁简文帝 《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唐 卢纶 《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宋 王安石 《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元 郝经 《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⒊ 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
引《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唐 李商隐 《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紧拥抱一切城头塔顶,雁行的房屋,拥抱在自己的怀里。”⒋ 指朝廷上的排班。
引《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 徐勉 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勉 举 缅 充选。”
⒌ 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
引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⒍ 同列;同等。
引《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奬帝室,虽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
《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 刘宽 碑阴, 王曜 题名,则《公羊》、《诗》、《书》之雁行也。”
一本作“鴈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且《诗》《书》相匹,其説旧矣。至以曲代史,而与诗雁行,未之前闻。”⒎ 居前的行列。雁,通“颜”。
引《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 秦,韩 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於 关 下矣。”
《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作雁。 《韩非子》‘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战国·韩策》‘ 韩,居为隐蔽,出为雁行’,《燕策》‘使弱 燕 雁行’,《晋·王羲之传》‘我书比 钟繇 当抗行,比 张芝 犹当雁行’,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⒏ 亦作“鴈行”。
⒐ 侧身而进。形容恭谨。
引《庄子·天道》:“士成綺 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侧身貌。”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上下交让,道路鴈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私造假印案》:“伺大员谈笑会饮时,将稿文雁行斜进。”⒑ 后因以比喻兄弟。
引《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
陈澔 集说:“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鴈行,并行而稍后也。”
唐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诗:“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明 张煌言 《祭四叔文》:“叔父雁行有四人,吾父居长。”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附兰省和韵》:“但惜雁行千里隔,不同绕膝学儿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结罗帕,烟花雁行;逢令节,齐鬭新妆。”
总述:诗句不见星河见雁行出自《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作者是唐朝诗人卢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