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两地各伤何限神
- 拼音
- liǎng dì gè shāng hé xiàn shén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仄平
- 韵脚
- 上平十一真
- 上一句
- 老逢佳景唯惆怅
- 下一句
- 论才赋命不相干
「两地各伤何限神」出自:《寄乐天二首》
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唯应鲍叔犹怜我,
自保曾参不杀人。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
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羸骨欲销犹被刻,
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
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自保曾参不杀人。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
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羸骨欲销犹被刻,
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
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两地各伤何限神」作者: 元稹
「两地各伤何限神」辞典释义
◎ 两地的意思
⒈ 两处;两个地方。 鲁迅 许广平 有《两地书》。
引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佇听二天之谚。”
《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説不起。”例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⒉ 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引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范仲淹、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各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各·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又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又【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又【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伤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伤·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11
【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痛也。【爾雅·釋詁】傷思也。【詩·周南】維以不永傷。【小雅】我心憂傷。
又創也,損也。【書·說命】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又毀傷也。【禮·緇衣】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又戕害也。【左傳·僖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又姓。【左傳】傷省,宋人。又【諡法】未家短折曰傷。又叶式亮切,同慯。【張衡·四愁詩】路遠莫致倚愁悵,何爲懷憂心煩傷。◎ 何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何·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又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限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限·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廣韻】乎切【集韻】【韻會】【正韻】下切,音硍。【說文】阻也。【玉篇】界也,度也,齊也。【易·艮卦】九三艮其限。【註】限,身之中也。三當兩象之中,故曰艮其限。【戰國策】南有巫山黔中之限。【史記·平準書】室廬輿服,僭於上無限度。
又【說文】一曰門榍也。【玉篇】閾也。【廣韻】與䦘通,門閾也。又【集韻】【正韻】魚懇切,音峎。【集韻】切急意也。又【韻會小補】胡艮切,音恨。【釋名】艮,限也。時未可聽物生,限止之也。又叶胡蹇切,音峴。【顏延之·陶潛誄】度量難鈞,進退可限。長卿棄官,稚賔自免。又叶形甸切,音現。【蘇轍·送孫提詩】開軒揖佳客,退食事書卷。爲政曾幾何,淸風自無限。卷去聲。◎ 神的意思
【午集下 • 示】神·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音晨。【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又神明。【書·大禹謨】乃聖乃神。【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又諡法。【史記】民無能名曰神。又姓。漢騎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又叶時連切,音禪。【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註】神,叶時連切。濱,叶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多作,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总述:诗句两地各伤何限神出自《寄乐天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