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翠羽干平法

诗句
翠羽干平法
拼音
 cuì yǔ gàn píng fǎ
平仄
仄仄仄平仄
韵脚
入声十七洽
上一句
习俗多骄矜
下一句
黄金挠直绳

「翠羽干平法」出自:《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长策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一朝知己达,累日诏书征。羽翮忽然就,风飙谁敢凌。
举鞭趋岭峤,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驰驿,南人思饮冰。
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魑魅宁无患,忠贞适有凭。
猿啼山不断,鸢跕路难登。海岸出交趾,江城连始兴。
绣衣当节制,幕府盛威棱。勿惮九嶷险,须令百越澄。
立谈多感激,行李即严凝。离别胡为者,云霄迟尔升。

「翠羽干平法」作者:

高适(702?─765),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

「翠羽干平法」辞典释义

◎ 翠羽的意思

⒈  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

《逸周书·王会》:“正南:甌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璣、瑇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
《文选·曹植<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
刘良 注:“金摇,釵也;熠烁,光色也;又饰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卢照邻 《刘生》诗:“翠羽装剑鞘,黄金鏤马缨。”

⒉  翠鸟。

唐 顾况 《芙蓉榭》诗:“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便有白鸥下,惊起翠羽飞。”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诗:“飞来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阳坐衰草。”

⒊  绿色的羽毛。

唐 罗隐 《鹦鹉》诗:“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 南地暖 陇 西寒。”

⒋  指鸟翼。

前蜀 韦庄 《归国谣》词:“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⒌  比喻青葱的树叶。

唐 杨炯 《折杨柳》诗:“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银汉。”
宋 苏轼 《浣溪沙》词:“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⒍  借指珍宝。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
李周翰 注:“将其意,谓以寳币申厚意也。”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 干的意思

【寅集下 • 干】干·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音竿。【說文】干,犯也。【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爾雅·釋言】干,求也。【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論語】子張學干祿。
盾也。【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詩·大雅】干戈戚揚。
司干,官名。【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
【爾雅·釋言】干,扞也。【註】相扞衞。【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詩·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防守如誠然。
㵎也。【詩·小雅】秩秩斯干。【傳】干,㵎也。
水涯也。【易·漸卦】鴻漸于干。【註】干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詩·魏風】寘之河之干兮。【傳】干,厓也。
國郊曰干。【詩·邶風】出宿于干。【傳】干言國郊也。
【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漢·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註】師古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自甲至癸爲天干。【皇極經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皇極內篇】十爲干,十二爲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闌干,橫斜貌。【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韻會】闌楯閒曰闌干。【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
【韻會】目眶謂之闌干。【正韻】闌干,淚流貌。【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干。【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蘭干,紵也。【後漢·哀牢國傳】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華陽國志】蘭干,獠言紵也。
干將,劒名。【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干遮,曲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干遮。【註】干遮,曲名也。
射干,木名。【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草名。【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干。【後漢·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獸名。【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註】射干,似狐,能緣木。
野干,亦獸名。【法華經】野干,體瘦無目,爲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發干、蘭干、餘干,縣名。【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干縣,漢陽郡有蘭干縣。【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干縣。
長干,地名。【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註】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韓詩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黃曰干。
姓。【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劉向·別錄】有干長,著天下忠臣九篇。
段干,干己,複姓。【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爲魏將,封於段干。【註】段干,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蓋因邑爲姓。【何氏姓苑】漢有干已衍,爲京兆尹。
【集韻】居案切,音盰。扞也。【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篇韻】音寒。國名。【淮南子·道應訓】荆有佽飛,得寶劒於干隊。【註】干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韻會】通作奸。【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通作忓,干預也。【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韻會】通作竿。【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註】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
與矸通。【集韻】矸,石也。或省作干。
與豻通。【類篇】豻或作干。【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干五十。【註】干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古與乾通。【初月帖】淡悶干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談作痰,干作乾,非也。
叶經天切,音堅。【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干。

◎ 平的意思

【寅集下 • 干】平·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 法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法·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佱灋【唐韻】方乏切【集韻】【韻會】弗乏切,翻入聲。【爾雅·釋詁】法,常也。【釋名】法,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禮·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註】法,八法也。
制度也。【禮·曲禮】謹修其法而審行之。
禮法也。【孝經·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法也。【書·呂】惟作五虐之曰法。
象也。【文心雕龍·書記篇】申憲述兵,則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謀無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
效法也。【易·繫辭】崇效天,法地。
執法,星名。【史記·天官書註】端門次東第一星爲左執法,廷尉之象。端門西第一星爲右執法,御史大夫之象。
姓。【後漢·法雄傳】齊襄王法章之後。
【韻補】叶敷弗切,音拂。【揚子·太經】陽氣高縣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則。
叶芳未切,音廢。【歐陽修銘】奕奕明堂,萬邦從祀,豈無臣工,爲予執法。

总述:诗句翠羽干平法出自《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作者是唐朝诗人高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