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秉心常匪席
- 拼音
- bǐng xīn cháng fěi xí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
- 韵脚
- 入声十一陌
- 上一句
- 沉沉大厦深
- 下一句
- 行义每挥金
「秉心常匪席」出自:《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蒙叟悲藏壑,殷宗惜济川。长安非旧日,京兆是新阡。
黄霸官犹屈,苍生望已愆。唯馀卿月在,留向杜陵悬。
鼓角城中出,坟茔郭外新。雨随思太守,云从送夫人。
蒿里埋双剑,松门闭万春。回瞻北堂上,金印已生尘。
忆昨明光殿,新承天子恩。剖符移北地,授钺领西门。
塞草迎军幕,边云拂使轩。至今闻陇外,戎虏尚亡魂。
漫漫澄波阔,沉沉大厦深。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汲引窥兰室,招携入翰林。多君有令子,犹注世人心。
黄霸官犹屈,苍生望已愆。唯馀卿月在,留向杜陵悬。
鼓角城中出,坟茔郭外新。雨随思太守,云从送夫人。
蒿里埋双剑,松门闭万春。回瞻北堂上,金印已生尘。
忆昨明光殿,新承天子恩。剖符移北地,授钺领西门。
塞草迎军幕,边云拂使轩。至今闻陇外,戎虏尚亡魂。
漫漫澄波阔,沉沉大厦深。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汲引窥兰室,招携入翰林。多君有令子,犹注世人心。
「秉心常匪席」作者: 岑参
「秉心常匪席」辞典释义
◎ 秉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秉·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3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禾盈把也。【詩·小雅】彼有遺秉。【疏】秉,把也。【禮·聘禮】四秉曰筥。【註】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今萊易閒刈稻聚把有名爲筥者。又米數。【禮·聘禮】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又【小爾雅】鐘二謂之秉,秉十六斛。○按《儀禮》禾米之秉,字同異。惟徐氏《韻譜》二石爲秉,又是一說。蓋石卽斛也。冉子與粟五秉。據《儀禮》爲八十石,據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別,俟考正。又執持也。【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隂竅於山川。【詩·大雅】民之秉彝。【書·君奭】秉德明恤。又去聲,陂病切。與柄同。【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絳侯世家】許負相周亞夫曰: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爲將相,持國秉。又姓。○按《說文》秉,从又持禾,《正字通》兼載鐘鼎文字重出。字原从从殳。◎ 心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心·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又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又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又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又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常的意思
【寅集中 • 巾】常·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又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又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又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又【廣韻】倍尋曰常。又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又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又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又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匪席的意思
⒈ 不象席子可以卷曲。比喻心志坚不可屈。
引《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孔颖达 疏:“我心又非如席然。席虽平,尚可卷;我心平,不可卷也。”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甲等,率兹百辟,人致其诚,庶匪席之旨,不远而復。”
唐 岑参 《西河太守杜公挽歌》之四:“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役》:“一旦因时事日艰,内外诸臣未能坚其匪席之旨,而欲狃於处堂之安。”
总述:诗句秉心常匪席出自《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作者是唐朝诗人岑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