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一道残阳铺水中
- 拼音
- yī dào cán yáng pù shuǐ zhōng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一东、去声一送
- 下一句
- 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的意思,全诗译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出自:《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辞典释义
◎ 一道的意思
⒈ 一条道路。
引《北史·西域传序》:“自 玉门 度流沙,西行二千里至 鄯善 为一道。”
唐 储光羲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诗》之二:“深林开一道,青嶂成四邻。”⒉ 同一道理。
引《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 禹 继 舜,舜 继 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
《宋史·选举志三》:“文武一道也,今太学就绪,而武学几废,恐有遗才。”⒊ 一种途径或方法。
引《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吕氏春秋·爱类》:“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已矣。”
《朱子语类》卷十八:“至於所谓仁,得一道而入,则可以类推而通其餘矣。”⒋ 一种德行。
引《淮南子·诠言训》:“有百技而无一道,虽得之弗能守。”
⒌ 同路;一起。
引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三:“郎听採菱女,一道夜歌归。”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们就这里买些酒,吃了助威,一道躲开那两个婆子。”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要好好团结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⒍ 犹一并。
引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且打交你尘簌簌,一道与男女揣个骨看。”
⒎ 围棋下子的一个交叉点。
引《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观人围棊,局坏, 粲 为覆之……不误一道。”
《北史·齐河南王孝瑜传》:“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棊不失一道。”⒏ 明 代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
引《续文献通考·兵一》:“然后於阵四面列骑为队,每队五七百人,十队为一道,十道当一面,各有主帅。”
⒐ 表数量。用于水流、光线等,犹言一条。
引唐 王维 《寒食城东即事》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緑蒲涵白芷。”
唐 元稹 《望喜驿》诗:“子规惊觉灯又灭,一道月光横枕前。”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见斜剌里一道白光儿闪烁烁从半空里扑了来。”⒑ 表数量。用于景物,犹言一片。
引唐 王昌龄 《送柴侍御》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 欧阳詹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媚作千门秀,连为一道春。”
唐 杜牧 《汴人舟行答张祜》诗:“春风野岸名花发,一道帆檣尽柳烟。”⒒ 表数量。用于符箓、文书、题目等,犹言一篇。
引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篇》卷下:“乃以符一道付之。”
《宣和遗事》前集:“独有御史中丞 丰稷 同着殿中侍御史 陈师锡 共写着表文一道,奏 蔡京 奸恶。”
《宋史·选举志三》:“明年命断案三场,每场止试一道。”
《西游记》第九回:“祭了 光蕊,烧了祭文一道。”⒓ 表数量。用于称进一次茶汤或菜肴。
引《水浒传》第九回:“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三人分宾主坐下, 牛浦 坐在下面。又捧出一道茶来吃了。”
赵树理 《张来兴》:“县人代会开会期间,大会总务处为了让全县代表都赏识一下本县产的鱼,就决定在最后会餐的席上特加一道好菜--煎鱼。”◎ 残阳的意思
⒈ 犹夕阳。
引唐 钱起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诗:“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明 刘基 《菩萨蛮》词:“渡口欲黄昏,残阳归掩门。”
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词:“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铺的意思
【戌集上 • 金】铺·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7
【唐韻】普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滂模切,音。【說文】著門鋪首也。从金甫聲。【增韻】所以銜環者,作龜蛇之形,以銅爲之,故曰金鋪。【前漢·揚雄傳】排玉戸而颺金鋪兮。【註】鋪,門首也。
又【廣韻】也,布也。【詩·周南序疏】賦之言鋪,直鋪今之政敎善惡。又【小雅·乃安斯寢箋】乃鋪席,與羣臣安燕以樂之。【大雅】鋪敦淮濆。【註】鋪,布也。布其師旅也。【禮·樂記】鋪筵席,尊俎。又病也。與痡通。【詩·周南·我僕痡矣釋文】痡,音敷。又普烏反。本又作鋪。又【大雅】淮夷來鋪。【傳】鋪,病也。又徧也。【詩·小雅】淪胥以鋪。【箋】鋪,徧也。【釋文】鋪,普烏反。王云:病也。又【正字通】古器曰鋪,豆屬,有鋪薦獻之義。博古圖:周劉公鋪,高五寸五分,深一寸六分,口徑七寸六分,容二升三合。銘云:劉公作杜嬬尊鋪,永寶用。名雖爲鋪,其器則豆也。又【廣韻】【集韻】【正韻】芳無切,音敷。【集韻】也,設也。○按詩小雅、大雅、禮樂記、釋文兼、敷二音。又【揚子·方言】鋪,止也。【註】鋪,芳孤反。又【揚子·方言】揄鋪,毳也。荆揚江湖之閒曰揄鋪。【註】謂物之行蔽也。鋪音敷。又【揚子·方言】鋪頒,索也。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擻也。【註】鋪,音敷。又【集韻】奔模切,音逋。設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普故切,音怖。義同。一曰鋪首,著門銜環者。又【韻會】賈肆也。【正字通】俗作舗。資暇集市肆中,筐筥等鱗次其物以粥者曰星貨鋪,言羅列繁密如星。今呼星火舗,非。◎ 水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水·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二水之中。見【前漢·地理志】。又黑水,國名,卽韐。又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又姓。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中的意思
【子集上 • 丨】中·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又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又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又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又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又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又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又姓。漢少府卿中京。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又【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又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又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又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又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又【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又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班固·高祖泗水亭】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总述: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出自《暮江吟》。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