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高低无处不泉声

诗句
高低无处不泉声
拼音
 gāo dī wú chǔ bù quán shēng
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八庚
上一句
远近常时皆药气
下一句
映岩日向床头没

「高低无处不泉声」出自:《送孙百篇游天台》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远近常时皆药气,
高低无处不泉声。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
更有仙花与灵鸟,恐君多半未知名。

「高低无处不泉声」作者:

方干(?─约888),字雄飞。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人,一作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貌陋而颇具诗才。宣宗时举进士不第,遂隐居镜湖。一生声名颇盛而功名不就,终身布衣,贫困潦倒而卒。工于律诗,多投赠应酬,流连光景之作。风…

「高低无处不泉声」辞典释义

◎ 高低的意思

⒈  高高低低,或高或低。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松楸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断续古祠鸦高低远村笛。”
宋 杨侃 《皇畿赋》:“屈曲沟畎,高低稻畦。”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要不随手摘片树叶,他也能吹出高低音,吹成曲调。”

⒉  尊卑贵贱。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江居 禀道:‘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世情看冷煖,人面逐高低。”
《红楼梦》第五五回:“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

⒊  高明低下,优劣。

《西游记》第九十回:“两个才交手,还未见高低。”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只听他文诌诌的説道:‘人品有个高低,飞禽走兽也有个贵贱。’”
郭小川 《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诗:“亿万歌手大唱跃进歌,与 李白、杜甫 比高低。”

⒋  多少。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

⒌  深浅轻重;利害得失。

《西游记》第二六回:“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駡个不住。”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甚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⒍  犹底细。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回马间,只见一下锣声,喊杀连天,不知高低。”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耳目官骸样样奇,文人逐件有标题。休疑,少刻相逢,便见高低。”

⒎  好歹。

《水浒传》第三二回:“那三四个村汉叫声苦,不知高低,都下溪里来救起那大汉,自搀扶着投南去了。”

⒏  不管怎样,无论如何。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捧盒》:“今日到 十郎 书院,见他家 青儿,到也眉目乾浄爱人子,不如明日 十郎 到我府中,高低把 青儿 捨与我吧!”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七章:“玉宝 见 刘叔叔 没有衣服换,高低不穿。”

⒐  指高低的程度。

如:那山太远,估量不出它的高低。

⒑  到底,终究。

如:这本书找了好几天,高低找到了。

◎ 无处的意思

⒈  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⒉  犹无为,无常。

《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⒊  没有处所;没有地方。

《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⒋  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泉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泉·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古文〕洤【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音全。【說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
【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同出異歸曰肥泉。【詩·衞風】我思肥泉,兹之永歎。
醴泉。【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泉有光華曰榮泉。【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飮榮泉。
瀑布曰立泉。【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
州名。【廣輿記】周時爲七閩地,隋曰溫陵,唐曰泉州。
天泉,星名。【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
龍泉,劒名。卽龍淵也。【杜甫詩】三尺獻龍泉。
姓。南史有泉企。
貨泉,卽錢也。【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
【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錢。
【集韻】疾眷切,全去聲。義同。
【韻補】叶才勻切,音秦。【李尤·東觀銘】房闥內布,疏綺外陳。是謂東觀,書籍林泉。【集韻】或作灥。
、、。

◎ 声的意思

【丑集中 • 士】声·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
(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总述:诗句高低无处不泉声出自《送孙百篇游天台》。作者是唐朝诗人方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