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鱼贯度飞梁
- 拼音
- yú guàn dù fēi liáng
- 平仄
- 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七阳
- 上一句
- 雁行缘石径
- 下一句
- 箫鼓流汉思
「鱼贯度飞梁」的意思,全诗译文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紧急征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被征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肃杀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鱼贯度飞梁」出自:《代出自蓟北门行》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鱼贯度飞梁」作者: 鲍照
「鱼贯度飞梁」辞典释义
◎ 鱼贯的意思
⒈ 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挨一个地依序进行。
引《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唐 陈子良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诗:“雁行蔽虏甸,鱼贯出 长城。”
清 李渔 《比目鱼·窃发》:“听军前驱使,不劳呼唤,摆队行,百里如鱼贯。”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出市后,前有卡车数辆鱼贯而驰,尘烟腾上。”⒉ 穿鱼成串。比喻依次连接。
引《痛史》第二二回:“﹝ 胡仇 ﹞把那十多个妓女,都反绑着,鱼贯的拴起来。”
◎ 度的意思
【寅集下 • 广】度·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古文〕㡯【唐韻】【集韻】【韻會】徒故仍。【正韻】獨故切,音渡。【說文】法制也。从又,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
又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又殳也。【周禮·地官·司市】胥執鞭度。【註】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則爲度。又法度。【易·節卦】節以制度。【禮·仲尼燕居】制度在禮。又度量。【前漢·高帝紀】常有大度。又風度。【唐書·張九齡傳】風度能若九齡乎。又初度。【屈原·離騷】皇覽揆予於初度。【註】初生年時也。又姓。【廣韻】出後漢荆州刺史度尚。又縣度,山名。【前漢·西域傳】縣度,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繩相引而度。又古度,樹名。【左思·吳都賦】松梓古度。又【玉篇】與渡通。過也。【前漢·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又【廣韻】徒落切,音鐸。【爾雅·釋詁】謀也。【詩·小雅】周爰咨度。【左傳·襄四年】咨親爲詢,咨禮爲度。又【諡法】心能制義曰度。又投土於版也。【詩·大雅】度之薨薨。【箋】度,猶投也。又度支,官名。【唐書·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飞梁的意思
⒈ 凌空飞架的桥。
引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晋水》:“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明 李梦明 《玄明宫行》:“前矻石柱双蟠龙,飞梁逶迤三彩虹。”
总述:诗句鱼贯度飞梁出自《代出自蓟北门行》。作者是南北朝诗人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