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雁行蔽虏甸
- 拼音
- yàn háng bì lǔ diān
- 平仄
- 仄仄仄仄仄
- 韵脚
- 去声二十五径、去声十七霰
- 上一句
- 十万骋行兵
- 下一句
- 鱼贯出长城
「雁行蔽虏甸」出自:《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摅藻掞锦绮,育德润瑶琼。已踵四知举,非无三杰名。
济世同舟楫,匡政本阿衡。雍容入青琐,肃穆侍丹楹。
桂宫擅鸣珮,槐路独飞缨。高门罗虎戟,绮阁丽雕甍。
金樽酌湛湛,歌扇掩盈盈。匈奴轶燕蓟,烽火照幽并。
天子命薄伐,受脤事专征。七德播雄略,十万骋行兵。
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交河方饮马,瀚海盛扬旌。
拔剑倚天外,蒙犀辉日精。弯弧穿伏石,挥戈斩大鲸。
鼓鼙朝作气,刁斗夜偏鸣。六郡多壮士,三边岂足平。
岭云朝合阵,山月夜临营。胡尘暗马色,芳树动笳声。
关云未尽散,塞雾常自生。川长蔓草绿,峰迥杂花明。
小人愧王氏,雕文惭马卿。滥此叨书记,何以谢过荣。
高山徒仰止,终是恨才轻。
「雁行蔽虏甸」作者: 北朝乐府
「雁行蔽虏甸」辞典释义
◎ 雁行的意思
⒈ 亦作“鴈行”。
⒉ 飞雁的行列。
引南朝 梁简文帝 《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唐 卢纶 《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宋 王安石 《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元 郝经 《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⒊ 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
引《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唐 李商隐 《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紧拥抱一切城头塔顶,雁行的房屋,拥抱在自己的怀里。”⒋ 指朝廷上的排班。
引《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 徐勉 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勉 举 缅 充选。”
⒌ 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
引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⒍ 同列;同等。
引《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奬帝室,虽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
《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 刘宽 碑阴, 王曜 题名,则《公羊》、《诗》、《书》之雁行也。”
一本作“鴈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且《诗》《书》相匹,其説旧矣。至以曲代史,而与诗雁行,未之前闻。”⒎ 居前的行列。雁,通“颜”。
引《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 秦,韩 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於 关 下矣。”
《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作雁。 《韩非子》‘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战国·韩策》‘ 韩,居为隐蔽,出为雁行’,《燕策》‘使弱 燕 雁行’,《晋·王羲之传》‘我书比 钟繇 当抗行,比 张芝 犹当雁行’,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⒏ 亦作“鴈行”。
⒐ 侧身而进。形容恭谨。
引《庄子·天道》:“士成綺 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侧身貌。”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上下交让,道路鴈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私造假印案》:“伺大员谈笑会饮时,将稿文雁行斜进。”⒑ 后因以比喻兄弟。
引《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
陈澔 集说:“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鴈行,并行而稍后也。”
唐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诗:“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明 张煌言 《祭四叔文》:“叔父雁行有四人,吾父居长。”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附兰省和韵》:“但惜雁行千里隔,不同绕膝学儿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结罗帕,烟花雁行;逢令节,齐鬭新妆。”◎ 蔽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蔽·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2
【集韻】【韻會】必袂切,音閉。【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掩也。【禮·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又微也。【爾雅·釋詁疏】蔽者,覆障使微也。又【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何晏註】猶當也。又【小爾雅】斷也。又【楚辭·招魂】菎蔽象碁。【註】蔽,博箸。又地名。【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註】八邑也。又【集韻】毗祭切,音弊。義同。又分勿切,音弗。【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藩蔽。【註】蔽車禦風塵者。又必列切,音龞。【類篇】薆也。【江淹詩】乳竇旣滴瀝,丹井復寥泬。嵒崿轉奇秀,崟岑還相蔽。又匹蔑切,音撇。別也。一曰擊也,拂也。【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又璧吉切,音必。【詩·召南】蔽芾甘棠,沈重讀必。或作、。◎ 虏的意思
【申集中 • 虍】虏·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唐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又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甸的意思
【午集上 • 田】甸·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說文】天子五百里地。【書·禹貢】五百里甸服。【傳】規方千里之內謂之甸服,爲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又六十四井之地。【禮·郊特牲註】十六井爲丘,四丘六十四井曰甸。【疏】一甸之中,出長轂一乗,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又【周禮·地官·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註】公邑爲六遂餘地。又【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註】自邦國以及四郊之內。【左傳·襄二十一年】罪重於郊甸,無所伏竄。【註】郭外曰郊,郊外曰甸。又治也。【書·多士】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傳】天命湯更代,夏用其賢人治四方。【詩·小雅】信彼南山,維禹甸之。【傳】甸,治也。【釋文】甸,毛讀田見反,鄭讀繩證反。又挺也。【揚子·太經】天甸其道。【註】言天挺立其道于上也。又官名。【禮·文王世子】磬于甸人。【註】甸人,掌郊野之官。【周禮·天官】甸師。【註】甸師,主共野物官之長。又【春官】甸祝。【註】甸之言田也,田祝之官。又【禮·少儀】納甸於有司。【註】甸謂田野之物。又【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五音集韻】取禽獸也。【周禮·春官·小宗伯】若大甸,則帥有司而饁獸于郊。【註】甸,讀曰田。【周禮·春官·肆師】凡師甸用牲于社宗則爲位。【疏】師謂出師征伐,甸謂四時田獵。【釋文】甸,音田。又【集韻】石證切【韻會】實證切【正韻】時正切,音盛。【左傳·哀十七年】良夫乗衷甸。【註】衷甸,一轅卿車。【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丘爲甸,四甸爲縣。【註】甸之言乗也,讀如衷甸之甸。甸,方八里。【釋文】甸,繩證反。又【字彙補】以證切,音媵。漢地名。甸氐道,屬廣漢郡。李奇讀。又【韻補】叶池鄰切,音。【劉劭瑞龍賦】有蜿之龍,來游郊甸,應節合義,象德郊仁。
总述:诗句雁行蔽虏甸出自《赞德上越国公杨素》。作者是唐朝诗人陈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