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弥起长恨端

诗句
弥起长恨端
拼音
 mí qǐ cháng hèn duān
平仄
仄仄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四寒
上一句
长歌欲自慰

「弥起长恨端」的意思,全诗译文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受伤禽鸟畏惧惊弦,倦行旅客厌倦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离歌之声令客伤情,送着行者皆都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涕泣交流肝肠断绝,即将离去再做别语。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况他乡长久别离?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漫漫长路征驾渐远,天色昏暗白日已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路旁人家掩门长卧,远行游子刚吃晚餐。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野风呼号吹动草木,远行游子肝肠寸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吃梅常常苦于味酸,穿戈每每苦于凉寒。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徒有音乐高朋满座,怀忧之人不能展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放声高歌聊以自宽,愈发引起愁绪万端。

「弥起长恨端」出自:《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

【代东门行】 伤禽恶弦惊[1],倦客恶离声[2] 。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3] 。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4] 。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5] 。 遥遥征驾远[6],杳杳白日晚[7] 。 居人掩闺卧[8],行子夜中饭[9] 。 野风吹草木[10],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11] 。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12] 。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13] 。

「弥起长恨端」作者:

鲍照(412?-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县北)人。出身贫寒。因向宋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受到赏识,被任为国侍郎。文帝时迁中书舍人。临海王子项镇荆州,鲍照又任前军参军,所以世称鲍参军。后临海王谋反,鲍照死于乱军之中。他生活在南北中国分裂…

「弥起长恨端」辞典释义

◎ 弥的意思

【寅集下 • 弓】弥·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玉篇】同彌。
(彌)〔古文〕【廣韻】武移切【集韻】【韻會】民切,音迷。【說文】弛弓也。
【玉篇】徧也。【周禮·春官·大祝】彌祀社稷禱。【註】彌猶徧也。
【類篇】終也。【詩·大雅】誕彌厥月。【傳】彌,終也。
【廣韻】益也。【論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廣韻】長也,久也。
遠也。【左傳·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也。【註】彌遠也。
祲也。【周禮·春官·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彌。【註】彌者,白虹彌天也。
彌縫,補闕也。【易·繫辭】彌綸天地之道。【疏】彌,謂彌逢補合。【左傳·僖二十六年】彌縫其闕。
彌彌,猶稍稍也。【前漢·韋賢傳】彌彌其失。
彌龍,車飾。【史記·禮書】彌龍所以養威也。【註】索隱曰:謂金飾衡軛爲龍。
扞彌,國名。【前漢·西域傳】扞彌國,今名寧彌。
姓。【廣韻】三輔決錄有新豐彌升。
羌複姓,後秦將軍彌姐婆觸。
【類篇】綿批切,音迷。嫛彌,嬰兒也。【禮·雜記】中路嬰兒失其母焉。【註】嬰,猶嫛彌也。
【韻會】母婢切,彌上聲。【類篇】止也。【韻會】息也。【周禮·春官·小祝】彌災兵。【前漢·李廣傳】彌節白檀。【註】彌節,少安之意。【韻會】通作弭。

◎ 起的意思

【酉集中 • 走】起·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古文〕【廣韻】【正韻】墟里切【集韻】【韻會】口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 长恨的意思

⒈  犹言遗恨千古。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⒉  指千古之遗恨。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⒊  唐 白居易 所作《长恨歌》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 端的意思

【午集下 • 立】端·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9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端之服。【疏】其色,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祭,天子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总述:诗句弥起长恨端出自《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作者是南北朝诗人鲍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