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漾漾带山光

诗句
漾漾带山光
拼音
 yàng yàng dài shān guāng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七阳
下一句
澄澄倒林影

「漾漾带山光」出自:《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漾漾带山光」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漾漾带山光」辞典释义

◎ 漾漾的意思

⒈  闪耀貌。

唐 皇甫曾 《山下泉》诗:“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唐 许浑 《春望思旧游》诗:“花光晴漾漾山色昼峨峨。”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寒波漾漾,芳心脉脉。”

⒉  飘荡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便觉身如一叶,随风漾漾欲飞。”

◎ 带的意思

【寅集中 • 巾】带·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蓋切,音㯂。【說文】紳也。男子搫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帶从巾。【徐鉉曰】卌,其帶上連屬固結處。【釋名】帶,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繫蔕也。【易·訟卦】或錫之鞶帶。【疏】鞶帶大帶也。【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疏】謂其帶旣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襵之,無別裨飾之箴功。
【揚子·方言】厲謂之帶。【註】小爾雅,帶之垂者曰厲。【詩·小雅】垂帶而厲。
佩也。【禮·月令】帶以弓䪅。
【揚子·方言】行也。【註】隨人行也。
蟲名。【莊子·齊物論】螂蛆甘帶。
書帶,草名。【三齊記】鄭康成山下生草,大如䪥,葉長一尺餘,土人名康成書帶草。
姓。【賈誼·過秦論】帶佗。
叶音蒂。【楚辭·九歌】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鄉,誰須兮雲之際。

◎ 山的意思

【寅集中 • 山】山·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 光的意思

【子集下 • 儿】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总述:诗句漾漾带山光出自《山下泉》。作者是唐朝诗人皇甫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