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白袷丝光织鱼目
- 拼音
- bái jiá sī guāng zhī yú mù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平仄
- 韵脚
- 入声一屋
- 上一句
- 青楼妇唱捣衣曲
- 下一句
- 菱花绶带鸳鸯簇
「白袷丝光织鱼目」出自:《捣练篇》
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捣衣曲。白袷丝光织鱼目,
菱花绶带鸳鸯簇。临风缥缈叠秋雪,月下丁冬捣寒玉。
楼兰欲寄在何乡,凭人与系征鸿足。
菱花绶带鸳鸯簇。临风缥缈叠秋雪,月下丁冬捣寒玉。
楼兰欲寄在何乡,凭人与系征鸿足。
「白袷丝光织鱼目」作者: 韦庄
「白袷丝光织鱼目」辞典释义
◎ 白的意思
【午集中 • 白】白·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又【禮·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又【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又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又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又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又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又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又【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又【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又【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又【前漢·法志】罪人爲白粲。【註】坐擇米使正白,三歲也。又【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又【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又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又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又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又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又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又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又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又【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又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又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又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又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又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又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又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又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又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又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又白楊提,代北三字姓。又【諡法】外內貞復曰白。又【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又【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又【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又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又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又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袷的意思
【申集下 • 衣】袷·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唐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音夾。【廣韻】複衣。【玉篇】衣無絮也。【韻會】夾衣也。【急就篇註】衣裳施裏曰袷。【史記·匈奴傳】服繡袷綺衣。【註】言繡表綺裏。【潘岳·秋興賦】御袷衣。又【廣韻】居怯切,音劫。曲領也。【禮·曲禮】天子視不上于袷,不下于帶。【疏】朝祭服之曲領也。又【玉藻】袷二寸。又袷輅,次車也。【張衡·東京賦】結飛雲之袷輅。【玉篇】一作裌。又【集韻】轄夾切,音洽。義同。又乞洽切,音恰,衣縫。一曰衿也。◎ 丝光的意思
⒈ 指光线。
引南朝 陈后主 《祓禊泛舟春日玄圃各赋七韵诗》:“日里丝光动,水中花色沉。”
⒉ 丝的光泽。
引唐 虞世南 《奉和献岁宴宫臣》:“丝光催柳色,日彩汎槐烟。”
前蜀 韦庄 《捣练篇》:“白袷丝光织鱼目,菱花綬带鸳鸯簇。”⒊ 通过化学作用使棉纱或棉织品增加光泽的处理过程。经过丝光处理的棉织品称丝光布、丝光毛巾等。
◎ 织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织·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2
〔古文〕綕【廣韻】之翼切【集韻】【韻會】質力切,音職。【說文】作布帛之總名。【小爾雅】治絲曰織。織,繒也。【廣韻】組織。【書·禹貢】厥篚織文。【傳】織文,錦綺之屬。又【廣韻】【集韻】【韻會】職利切,音志。【正韻】支義切,音寘。【禮·玉藻】士不衣織。【註】織,染絲織之,士衣染繒也。又【集韻】昌志切,音熾。幟或作織。【詩·小雅】織文鳥章。【箋】織,幑也。【疏】幟與織,字雖異,音實同也。【前漢·食貨志】旗織加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類篇】或作。◎ 鱼目的意思
⒈ 鱼的眼珠子。参见“鱼目混珠”。
引《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贾逵 之曹, 刘珍、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驌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⒉ 泪眼。
引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⒊ 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引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⒋ 骏马名。
引《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⒌ 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引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总述:诗句白袷丝光织鱼目出自《捣练篇》。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