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卷里诗裁白雪高

诗句
卷里诗裁白雪高
拼音
 juǎn lǐ shī cái bái xuě gāo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四豪
上一句
腰间印佩黄金重
下一句
宴罢嘉宾迎凤藻

「卷里诗裁白雪高」出自:《秋日有酬(一作寄王师范)》

旧业传家有宝刀,近闻馀力更挥毫。腰间印佩黄金重,
卷里诗裁白雪高。宴罢嘉宾迎凤藻,猎归诸将问龙韬。
分茅列土才三十,犹拟回头赌锦袍。

「卷里诗裁白雪高」作者:

罗隐(833─909),唐著名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少时即负盛名。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黄巢农民起义爆发后,他为避战乱而返归故乡,投奔镇海节度…

「卷里诗裁白雪高」辞典释义

◎ 卷的意思

【子集下 • 卩】卷·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說文】厀曲也。
書卷。【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廣韻】舒卷之卷。【韻會】或作捲。
卷耳,艸名。【詩·周南】采采卷耳。
卷舌,星名。【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集韻】曲也。【詩·大雅】有卷者阿。
【中庸】一卷,石之多。【註】猶區也。
【韻會】大卷,黃帝樂名。【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通作惓。【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㒽。【集韻】縣名,在河南。【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集韻】一曰冠武。
【正韻】古本切,音袞。【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 里的意思

【酉集下 • 里】里·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 诗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诗·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古文〕【唐韻】書之切【集韻】【韻會】【正韻】申之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 裁的意思

【申集下 • 衣】裁·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牆來切,音材。【說文】制衣也。【玉篇】裂也。
【儀禮·士喪禮疏】布單衣,漢時名爲通裁。
節也。【易·繫辭】化而裁之謂之變。【吳語】救其不足,裁其有餘。
鑒別也。【後漢·李膺傳】獨持風裁。
自裁,自殺也。【前漢·霍光傳】卒有物故自裁。
裁度也,與財通。【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
通纔。【前漢·功臣傳】戸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
【廣韻】昨代切,音在。亦製裁也。【穀梁傳序】準裁靡定。【註】讀去聲。
【韻補】叶前西切,音齊。【楚辭·惜誓】黃鵠後時而寄處兮,鴟梟羣而制之。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爲螻蟻之所裁。

◎ 白雪的意思

⒈  洁白的雪。

《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⒉  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⒊  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⒋  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⒌  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

《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⒍  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 高的意思

【亥集上 • 高】高·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0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音羔。【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易·繫辭】高以,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总述:诗句卷里诗裁白雪高出自《秋日有酬(一作寄王师范)》。作者是唐朝诗人罗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