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野牛惊跳双角折

诗句
野牛惊跳双角折
拼音
 yě niú jīng tiào shuāng jiǎo zhé
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
韵脚
上平八齐、入声九屑、入声十六叶
上一句
大蛇过处一山腥
下一句
斜分汉水横千山

「野牛惊跳双角折」出自:《荆门行》

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岘亭西南路多曲,
栎林深深石镞镞。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生纱帷疏薄如雾,
隔衣噆肤耳边鸣。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
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犬声扑扑寒溪烟,
人家烧竹种山田。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
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斜分汉水横千山,
山青水绿荆门关。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
谁家丹旐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月明山鸟多不栖,
下枝飞上高枝啼。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
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壮年留滞尚思家,
况复白头在天涯。

「野牛惊跳双角折」作者: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野牛惊跳双角折」辞典释义

◎ 野牛的意思

⒈  野生哺乳动物。形状与家牛相似。因产地不同而有多种,属珍奇动物。

《穆天子传》卷二:“春山 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爰有赤豹、白虎、熊罢、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
郭璞 注:“今 华阴县 有野牛、山羊,肉皆千斤。”
《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 宋 朱熹 集注:“兕,野牛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

◎ 惊跳的意思

⒈  受惊而跳跃。

唐 元稹 《缚戎人》诗:“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鉞。”
茅盾 《子夜》一:“那边两位男客都惊跳起来,睁大了询问的眼睛,走到了 张素素 旁边。”

◎ 双角的意思

⒈  两只角。

唐 储光羲 《述韦昭应画犀牛》诗:“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駸駸。”
唐 王建 《荆门行》:“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

⒉  指古代孩童或青年女子头顶上的两束发髻。

唐 白居易 《东城晚归》诗:“一条邛杖悬龟榼,双角 吴 童控马衔。”

◎ 折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折·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
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
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
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
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疏】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
直指人過失也。【史記·呂后紀】面折廷諍。
毀也。【易·說卦】兌爲毀折。【前漢·高帝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兩家常折券棄責。【註】折毀之,棄其所負。
封土爲祭處曰折。【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註】折,昭晢也,必爲昭明之名,尊神也。
【前漢·郊祀志註】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
短折,不祿也。【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漢·五行志】傷人曰凶,禽獸曰短,草木曰折。【又】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
葬具也。【儀禮·旣夕】折橫覆之。【註】折猶庪也。方鑿連木爲之,如牀而無簀,加之壙上,以承抗席。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會宋公,侯,蔡叔,盟于折。
姓。【後漢·方術傳】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音舌。【說文】斷也。【廣韻】斷而猶連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禮·月令】孟秋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折損筋骨也。【前漢·賈誼傳】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
【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禮·檀弓】吉事欲其折折爾。【註】安舒貌。
【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制。亦斷之也。【班固·西都賦】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㧖猛噬。【註】許少,古捷人。秦成,壯士也。
【集韻】時制切,音逝。亦曲也。【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陸德明·音義】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註】沈重曰折。《說文》作,从斤斷艸。籀文作,从艸在仌中,冰寒故折。隸从手从斤。

总述:诗句野牛惊跳双角折出自《荆门行》。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