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冬景青青步纤草
- 拼音
- dōng jǐng qīng qīng bù xiān cǎo
- 平仄
- 平仄平平仄平仄
- 韵脚
- 上声十九皓
- 上一句
- 秋月皛皛泛澄澜
- 下一句
- 念君宿昔观物变
「冬景青青步纤草」出自:《同赵侍御乾湖作》
江南湖水咽山川,春江溢入共湖连。气色纷沦横罩海,
波涛鼓怒上漫天。鳞宗壳族嬉为府,弋叟罛师利焉聚。
欹帆侧柁弄风口,赴险临深绕湾浦。一湾一浦怅邅回,
千曲千溠怳迷哉,乍见灵妃含笑往。复闻游女怨歌来。
暑来寒往运洄洑,潭生水落移陵谷。云间坠翮散泥沙,
波上浮查栖树木,昨暮飞霜下北津,今朝行雁度南滨。
处处沟洚清源竭,年年旧苇白头新。天地盈虚尚难保,
人间倚伏何须道。秋月皛皛泛澄澜,冬景青青步纤草。
念君宿昔观物变,安得踌蹰不衰老。
波涛鼓怒上漫天。鳞宗壳族嬉为府,弋叟罛师利焉聚。
欹帆侧柁弄风口,赴险临深绕湾浦。一湾一浦怅邅回,
千曲千溠怳迷哉,乍见灵妃含笑往。复闻游女怨歌来。
暑来寒往运洄洑,潭生水落移陵谷。云间坠翮散泥沙,
波上浮查栖树木,昨暮飞霜下北津,今朝行雁度南滨。
处处沟洚清源竭,年年旧苇白头新。天地盈虚尚难保,
人间倚伏何须道。秋月皛皛泛澄澜,冬景青青步纤草。
念君宿昔观物变,安得踌蹰不衰老。
「冬景青青步纤草」作者: 张说
「冬景青青步纤草」辞典释义
◎ 冬的意思
【子集下 • 冫】冬·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都宗切,篤平聲。【說文】四時盡也。【禮·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樂記】冬,藏也。【前漢·律歷志】冬,終也。【白虎通】冰霜,冬之也。【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又姓。【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景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景·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警。【說文】光也。【釋文】景,境也。明所照處有境限也。
又【爾雅·釋詁】景,大也。【詩·小雅】以介景福。【箋】受大福也。又【詩·小雅】景行行止。【箋】景,明也。又【詩·小雅】景行。【朱傳】大道也。又【博雅】景景,白也。【篇海】韶也。又像也,慕也,仰也。又【詩·鄘風】景山與京。【傳】景山,大山。又山名。【詩·商頌】景員維河。【朱傳】景,山名,商所都也。又衣也。【儀禮·士昏禮】婦乗以几,姆加景。【註】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爲行道禦塵,令衣鮮明也。景亦明也。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又風名。【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又姓。景差,見【史記·屈原傳】。又【廣韻】【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音影。物之隂影也。【詩·邶風】汎汎其景。【疏】汎汎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釋文】景本或作影。【佩觽】形景爲影,本乎稚川。又【韻補】叶舉兩切。【夏侯湛·抵疑】黎苗之樂函夏,若遊形之招惠景。叶上響。◎ 青青的意思
⒈ 形容颜色很青。
引《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桃李向秋彫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诗剧》:“天宇色青青,星星次第明。”⒉ 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
引宋 贺铸 《减字木兰花》词:“西门 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⒊ 浓黑貌。
引南朝 宋 何长瑜 《嘲府僚诗》:“陆展 染白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
宋 辛弃疾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词:“青青头上髮,还作柳丝长。”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髮。”⒋ 形容年纪很轻。
引鲁迅 《彷徨·祝福》:“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你年纪青青就晓得好学,也还专心。”⒌ 形容久盛不衰。
引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⒍ 草木茂盛貌。
引《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青青。”
毛 传:“青青,茂盛貌。”
陆德明 释文:“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
《楚辞·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緑叶兮紫茎。”
洪兴祖 补注:“《诗》云:‘緑竹青青。’青青,茂盛也。音菁。”◎ 步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步·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說文】行也。【書·武成】王朝步自周。【傳】步,行也。《正義》曰:《爾雅·釋宮》云: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彼相對爲名耳,散則可以通,故步爲行也。【楚辭·招䰟】步騎羅些。【註】乗馬爲騎,徒行爲步。
又【小爾雅】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白虎通】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步備隂陽也。【周禮·夏官】射人以貍步張三侯。【註】鄭司農云:貍步,謂一舉足爲步,於今爲半步。又【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禮·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正義曰】古者八寸爲尺,周尺八尺爲步,則一步六尺四寸。【史記·秦始皇紀】數以六爲紀,六尺爲步。【註】索隱曰:《管子》《司馬法》皆云六尺爲步,非獨秦制。又王制八尺爲步,今以六尺四寸爲步,步之尺數亦不同。又輦行曰步。【韻會】世稱輦車曰步輦,謂人荷而行,不駕馬也。又徐行曰步。【屈原·離騷】步余馬於蘭臯兮。【說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遲。又促行曰趨,闊行曰步。【莊子·田子方】步亦步,趨亦趨。又【任昉·述異記】水際謂之步。上虞縣有石駞步,吳中有瓜步,吳江中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按吳楚閒謂浦爲步,語之訛耳。【水經注】贛水逕豫章郡北爲津步,步卽水渚也。【靑箱雜記】嶺南謂村市爲墟,水津爲步。又【柳宗元·鐵爐步志】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韓愈·孔戣墓誌】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作埠。今人呼船儈曰埠頭。埠音如步。又【爾雅·釋樂】徒擊鼓謂之步。【疏】凡八音備作曰樂。一音獨作不得以樂名也。又人才特出謂之獨步。【晉書·王坦之傳】江東獨步王文度。又馬步,謂神爲災害馬者。一曰行神。【周禮·夏官·校人】冬祭馬步。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禮·夏官·校人疏】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又【地官·族師·祭酺註】酺者,爲人物烖害之神。故書酺爲步,蓋步與酺字異而音義同也。又習馬曰步馬。【左傳·襄二十六年】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又牽行也。【禮·曲禮】步路馬必中道。又行師曰步師。【左傳·僖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又行爵曰步爵。【禮·少儀】未步爵,不嘗羞。又推歷曰步歷。【左傳·文元年疏】日月轉運於天,猶如人之行步,故推歷謂之步歷。【後漢·楊厚傳】就同郡鄭伯山,受河洛書及天文推步之術。【陸機·演連珠】儀天步晷,而修短可量。又《律歷》,書名,五星爲五步。見【漢制考】。又運也,國運曰國步,天運曰天步。【詩·小雅】國步蔑資。【又】天步艱難。又陟大位曰攺步。【周語】攺玉攺步。又步驟。【後漢·曹褒傳】三五步驟,優劣殊軌。【註】《孝經鉤命決》曰: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宋均註云:步謂德道用,日月爲步,時事彌順,日月亦驟,勤思不已,日月乃馳,是優劣也。又姓。【廣韻】晉有步場,食采於步,後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三國吳丞相步騭。又三字姓。【後魏書】有步六孤氏,後改爲陸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後改爲步氏。又【北齊書】有步大汗氏。又百步,溪名。【廣輿記】在台州臨海縣,一呼惡溪。又千步,香名。【任昉·述異記】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聞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種也。《雜貢籍》曰:南郡貢千步香。又步光,劒名,見【越絕書】。又步搖,婦人首飾名。見【採蘭雜志】。【俗書正訛】从,反止也。从少,非。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 纤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纤·康熙筆画:23·部外筆画:17
【廣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廉切,音暹。【說文】細也。【揚子·方言】纖,小也。繒帛之細者謂之纖。【書·禹貢】厥篚纖縞。【傳】纖,細也。【楚辭·招魂】被文服纖。【註】纖謂羅縠也。
又【禮·閒傳】禫而纖。【註】黑經白緯曰纖。【前漢·文帝紀】纖七日釋服。【註】纖,細布衣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輻,欲其揱爾而纖也。【註】揱纖,殺小貌。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蜚纖垂髾。【註】纖,袿衣飾。又【史記·貨殖傳】周人旣纖。【註】纖,儉嗇也。又【集韻】【韻會】將廉切,音殲。【禮·文王世子】其罪則纖剸。【註】纖,讀爲殲。殲,刺也。又【韻會】師咸切,音攕。與孅通。【前漢·食貨志】至孅至悉也。【註】師古曰:孅,與纖同。◎ 草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草·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音懆。【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書·禹貢】厥草惟繇。【詩·小雅】在彼豐草。【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註】草艾,謂艾取草也。【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註】草,粗也。又【篇海】苟曰草草。【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其禮也。【疏】草次,猶造次也。又【詩·小雅】勞人草草。【傳】草草,勞心也。又【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註】謂爲文之草藳。【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後漢·寵傳】蕭何草律。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又姓。【正字通】草中。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又此苟切,凑上聲。【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又【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总述:诗句冬景青青步纤草出自《同赵侍御乾湖作》。作者是唐朝诗人张说。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