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椓之丁丁

诗句
椓之丁丁
拼音
 zhuó zhī dīng dīng
平仄
仄平平平
韵脚
下平九青、下平八庚
上一句
肃肃兔罝
下一句
赳赳武夫

「椓之丁丁」的意思,全诗译文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椓之丁丁」出自:《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椓之丁丁」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椓之丁丁」辞典释义

◎ 椓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椓·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斲。【說文】擊也。【詩·周南】椓之丁丁。【左傳·哀十六年】衞侯辭以難,大子又使椓之。【註】謂攻擊之也。
留土曰椓。【詩·小雅】椓之橐橐。
去隂之,本作。【書·呂】劓刵椓黥。【伏生傳】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宮是也,故奄人亦謂之椓。【詩·大雅】昬椓靡共。
叶都木切,音篤。【詩·小雅】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 之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 丁丁的意思

⒈  壮健貌。

唐 白居易 《画雕赞》诗:“鷙鸟之英,黑鵰丁丁;钩缀八爪,剑插六翎。”

⒉  漫远貌。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悲夫》诗:“时眇眇兮岁冥冥,昼杳杳兮夜丁丁。”
唐 皎然 《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诗:“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

⒊  指 汉 丁令威。参见“丁令威”。

唐 薛能 《陈州刺史寄鹤》诗:“南守欲知多少重抚毛千万唤丁丁。”

⒋  冰冷貌。

明 无名氏 《风月担·越调寨儿令》:“沉默默,冷丁丁,緑豆石磨儿不甚轻。”

⒌  象声词。原指伐木声。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
毛 传:“丁丁,伐木声也。”

⒍  广泛用于形容漏声、簷马声、棋声等。

唐 方干 《陪李郎中夜宴》诗:“间世星郎夜宴时丁丁寒漏滴声稀。”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画簷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
清 金农 《水北兰若与孔毓铭对棋即送归里》诗之一:“僧寮一局子丁丁,本欲忘机机反生。”
鲁迅 《野草·秋夜》:“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总述:诗句椓之丁丁出自《兔罝》。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