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胜气犹氤氲

诗句
胜气犹氤氲
拼音
 shèng qì yóu yīn yūn
平仄
仄仄平平平
韵脚
上平十二文
上一句
王风久泯灭
下一句
皇家一区域

「胜气犹氤氲」出自:《建业怀古》

炎精既失御,宇内为三分。吴王霸荆越,建都长江滨。
爰资股肱力,以静淮海民。魏后欲济师,临流遽旋军。
岂惟限天堑,所忌在有人。惜哉归命侯,淫虐败前勋。
衔璧入洛阳,委躬为晋臣。无何覆宗社,为尔含悲辛。
俄及永嘉末,中原塞胡尘。五马浮渡江,一龙跃天津。
此时成大业,实赖贤缙绅。辟土虽未远,规模亦振振。
谢公佐王室,仗节扫伪秦。谁为吴兵孱,用之在有伦。
荏苒宋齐末,斯须变梁陈。绵历已六代,兴亡互纷纶。
在德不在险,成败良有因。高堞复于隍,广殿摧于榛。
王风久泯灭,胜气犹氤氲。皇家一区域,玄化通无垠。
常言宇宙泰,忽遘云雷屯。极目梁宋郊,茫茫晦妖氛。
安得倚天剑,斩兹横海鳞。徘徊江山暮,感激为谁申。

「胜气犹氤氲」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胜气犹氤氲」辞典释义

◎ 胜气的意思

⒈  不平凡的气质、气度。

南朝 梁 萧统 《与晋安王令》:“陆生 资忠履贞,冰清玉洁,文该四始,学遍九流,高情胜气,逌然直上。”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僧彻》:“尝至山南,扳松而啸,於是清风远集,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

⒉  强盛的气势。

唐 宋璟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德风边草偃,胜气朔云平。”
唐 吴筠 《建业怀古》诗:“王风久泯灭胜气犹氤氲。”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浓寒有胜气,天冻无败期。”

◎ 犹的意思

【巳集下 • 犬】犹·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
(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 氤氲的意思

⒈  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

《白虎通·嫁娶》引《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
按,今本《易·繫辞下》作“絪緼”。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自氤氲混沌之世, 驪连、栗陆 之君,卦起龙图,文因鸟迹。”
《旧唐书·李义府传》:“邃初冥昧,元气氤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覷。”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彼但堕落鬼与神,太乙主宰先氤氲。”

⒉  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汉武帝 获寳鼎於 汾 阴,将荐之 甘泉。鼎至 中山,氤氲有黄云盖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又不是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
《孽海花》第一回:“但觉春光澹宕,香气氤氲,一阵阵从帘缝里透出来。”
朱自清 《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⒊  指弥漫的烟气。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露 ﹞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

⒋  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椅杌》:“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氲透骨。”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

总述:诗句胜气犹氤氲出自《建业怀古》。作者是唐朝诗人吴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