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哑哑言语黠
- 拼音
- yā yā yán yǔ xiá
- 平仄
- 仄仄平仄仄
- 韵脚
- 入声八黠
- 上一句
- 新长青丝发
- 下一句
- 随人敲铜镜
「哑哑言语黠」出自:《古词三首》
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哑哑言语黠」作者: 于鹄
「哑哑言语黠」辞典释义
◎ 哑哑的意思
⒈ 笑声。
引《易·震》:“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笑声。”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百官并入兮,何语笑之哑哑。”
清 袁枚 《新齐谐·徐崖客》:“徐 乃以手指口,又指其腹,毛人笑愈甚,哑哑有声,嚮震林谷。”⒉ 象声词。禽鸟鸣声。
引汉 焦赣 《易林·师之萃》:“鳧雁哑哑,以水为家。”
唐 李白 《乌夜啼》诗:“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刘大白 《卖布谣》二:“布机轧轧,雄鸡哑哑。”⒊ 象声词。小儿语声。
引唐 于鹄 《古词》之二:“新长青丝髮,哑哑言语黠。”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爱婴娇哑哑,嗜寝復便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口技》:“小儿哑哑,猫儿唔唔。”⒋ 象声词。器物响声。
引唐 刘言史 《买花谣》:“浇红溼緑千万家,青丝玉轤声哑哑。”
元 萨都剌 《题寿监司所藏美人织锦图》诗:“卷中织锦 秦川 女,大姬哑哑弄机杼。”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三:“满腔热血向谁洒,龙泉挂壁鸣哑哑。”◎ 言语的意思
⒈ 说话;说。
引《易·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水浒传》第六九回:“史进 只不言语。”
《红楼梦》第四三回:“宝兄弟 明儿断不可不言语一声儿,也不传人跟着,就出去。”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⒉ 吩咐;命令。
引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俺员外言语,着我来悔这门亲事。”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自家 张千 是也。奉老爷的言语,押着 王月英 到 相国寺 里去。”
《水浒传》第三三回:“这兵马都监 黄信 上厅来,领了知府的言语,出来点起五十箇壮健军汉,披掛了衣甲。”⒊ 禀报。
引《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只听那人道:‘开门,得我言语一声儿去。’”
⒋ 争执。
引《西游记》第五九回:“前年在 火云洞,曾与 罗刹 之子 红孩儿 有些言语。”
⒌ 善于辞令。亦指善于辞令者。参见“四科”。
引《论语·先进》:“言语:宰我,子贡。”
邢昺 疏:“若用其言语辩説以为行人,使适四方,则有 宰我、子贡 二人。”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二:“德行若 颜回,言语若 子贡。”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九》:“三公坐而论道,德行之任也;士大夫作而行之,政事、言语、文学之职也。”⒍ 言辞;话。
引《礼记·少仪》:“毋身质言语。”
孔颖达 疏:“凡言语有疑则称疑,无得以身质成言语之疑者;其言既疑,若必成之,或有所误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安抚莫信,此是通判駡安抚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甚言语!”⒎ 指闲话,不满意的话。
引《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 李公 亦尝荐 魏公,曾惹言语。”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 见未来接,便多住了一两日。这家子就有些言语出来道:‘我家住满了,怎不到别家去?’”
清 洪昇 《长生殿·傍讶》:“原来 虢国夫人,在 望春宫 有了言语,纔回去的。”⒏ 指词章,文辞著作。
引汉 班固 《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 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襃、刘向 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宋 陆游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之一:“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
《三国演义》第五回:“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 玄德、关、张 三战 吕布。”⒐ 喻虫鸟鸣叫。
引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闻。”
宋 赵鼎 《贺圣朝·锁试府学夜坐作》词:“知他窗外促织儿,有许多言语。”
元 王士熙 《竹枝词》:“山间白雀能言语,莫学 江 南唱鷓鴣。”⒑ 指口头语言。
引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他们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
◎ 黠的意思
【亥集下 • 黑】黠·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6
【唐韻】【正韻】胡八切【集韻】【韻會】下八切,音䕸。【說文】黠,堅黑也。
又【揚子·方言】黠,慧也。趙魏之閒謂之黠。又人名。曹爽小字黠。又叶古屑切,音結。【仲長統·覈性賦】蠢爾一槩,智不相絕。推此而談,孰癡孰黠。
总述:诗句哑哑言语黠出自《古词三首》。作者是唐朝诗人于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