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诗情冷淡知音少
- 拼音
- shī qíng lěng dàn zhī yīn shǎo
- 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韵脚
- 上声十七筱、去声十八啸
- 上一句
- 禽声偏爱隔花闻
- 下一句
- 独喜江皋得见君
「诗情冷淡知音少」出自:《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
梦去空寻五老云。竹径每怜和藓步,禽声偏爱隔花闻。
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诗情冷淡知音少」作者: 北朝乐府
「诗情冷淡知音少」辞典释义
◎ 诗情的意思
⒈ 作诗的情绪、兴致。
引唐 刘禹锡 《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 陆游 《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
清 王夫之 《东阁梅》诗:“香国 扬州 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⒉ 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引郭小川 《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 冷淡的意思
⒈ 亦作“冷澹”。
⒉ 不浓艳;素净淡雅。
引唐 白居易 《白牡丹》诗:“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宋 刘子翚 《满庭芳·桂花》词:“叶底轻黄纂纂,恼人是微裂方缄。翛然胜,清真冷淡,无艷寄尘凡。”
元 张翥 《水龙吟·广陵送客,次郑兰玉赋蓼花韵》:“水天瀟洒,秋容冷淡,凭谁点缀?”
明 唐寅 《黄莺儿》词:“王孙浪游,光阴水流,梨花冷淡和人瘦。”⒊ 幽寂;冷清。
引南唐 李中 《徐司徒池亭》诗:“扶疏皆竹柏,冷淡似瀟湘。”
宋 梅尧臣 《辛著作知西京永宁》诗:“冷澹鳩鸣屋,宽闲水满塘。”
元 耶律楚材 《对雪鼓琴》诗:“笑捻吟鬚吟雪诗,冷淡生活太清絶。”
明 王衡 《真傀儡》:“人都道我怡神适兴,强闹煖这冷淡生涯。不知我避世逃名,故卖弄些风流罪过。”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一:“自从 日本 兵进了 北平城,除了生意冷淡了些, 金三爷 并没觉得有什么该关心的地方。”⒋ 不热情;不亲热。
引宋 黄庭坚 《徐孺子祠堂》诗:“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唐太守 虽然与了他脱籍文书,出去见了 陈同父,并不提起嫁他的説话了。连相待之意,比平日也冷澹了许多。”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他想起自己过去对这孩子的冷淡,甚至冷酷,现在心里就不禁发生了一丝忏悔。”⒌ 慢待,怠慢。
引《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曲理俺也不十分明白,任凭小娘子歌一个儿侑这杯酒下去罢了。且莫要冷淡了俺。”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姐姐説,相公閒暇的时节,还要过去走走,不要冷淡了他。”
吴组缃 《菉竹出房》:“我做姑姑的命不好,连侄儿侄媳也冷淡我。”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不,我不能冷淡一位 汉 家公主!让我探一探她心里究竟藏着什么?”⒍ 凉却;淡忘。
引《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才傍过去,便掩上舱门,把 吴衙内 一团高兴,直冷淡到那指尖上。”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 知音的意思
⒈ 通晓音律。
引《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
《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 桓谭 《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 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説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 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僖宗皇帝,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⒉ 《列子·汤问》载: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引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仲尼 覆醢於 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⒊ 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少的意思
【寅集上 • 小】少·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1
【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註】副三公者。又姓。漢下邽令少年唯。又叶書久切,音守。【歐陽修·杜祁公墓銘】君子豈弟,民之父母。公雖百齡,人以爲少。母音畝。又【正字通】入宥韻。【歐陽修·蔡君山墓銘】父不哭子,老不哭少。嗟夫君山,而不得壽。◎按今文少作幼。《正字通》古小少同。加丿,轉注。
总述:诗句诗情冷淡知音少出自《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