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入夜有僧还

诗句
入夜有僧还
拼音
 rù yè yǒu sēng hái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十五删、下平一先
上一句
经秋无客到
下一句
暗涧泉声小

「入夜有僧还」出自:《云际中峰居喜见苗发(一作祖咏诗)》

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
暗涧泉声小,荒村树影闲。高窗不可望,星月满空山。

「入夜有僧还」作者: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

「入夜有僧还」辞典释义

◎ 入夜的意思

⒈  到了晚上。

唐 王勃 《寒梧栖凤赋》:“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
唐 李端 《云际中峰》诗:“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
《新民晚报》1984.11.15:“新拓宽的街道两旁……入夜街灯齐明。”

◎ 有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 僧的意思

【子集中 • 人】僧·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2

【廣韻】蘇增切【集韻】慈陵切【韻會】思澄切【正韻】思登切,塞平聲。沙門也。梵音云僧伽,從浮屠敎者,或稱上人。梵語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
【禪宗記】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衣蔥白。瑜伽僧者,今應赴僧也。
眞臘國呼僧爲苧菇,僧皆茹魚肉,惟不飮酒,供佛亦用魚肉。僧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
【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

◎ 还的意思

【備考·酉集 • 辵】还·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
(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总述:诗句入夜有僧还出自《云际中峰居喜见苗发(一作祖咏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