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豪荡仍欺陌上郎

诗句
豪荡仍欺陌上郎
拼音
 háo dàng réng qī mò shàng láng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七阳
上一句
风流好爱杯中物
下一句
别后心期如在眼

「豪荡仍欺陌上郎」出自:《送齐明府赴东阳》

绿丝帆繂桂为樯,过尽淮山楚水长。万里移家背春谷,
一官行府向东阳。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
别后心期如在眼,猿声烟色树苍苍。

「豪荡仍欺陌上郎」作者: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

「豪荡仍欺陌上郎」辞典释义

◎ 豪荡的意思

⒈  亦作“豪宕”。

⒉  谓意气洋溢,器量阔大。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
《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施氏 素豪宕,家不甚实,加以子幼妻弱,不十餘年,而资产萧然,饔飱或不相继。”
《孽海花》第二二回:“右边的,是瘦长脸儿,高鼻子,骨秀神清,举止豪宕,虽然默默的坐着,自有一种上下千古的气概。”
茅盾 《追求》五:“但似乎在 章秋柳 的豪宕的气概前变成了羞怯似的, 朱女士 只是有问必答地应酬着,失了她的娴熟礼仪的常态。”

⒊  指文艺书画作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序:“余读 陈子昂 《感遇》诗,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以上诸篇,或豪宕悲壮,或深沉感慨,有无穷义味。”
清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之二:“尽铸豪荡词,独出作者右。”
朱自清 《经典常谈·诗》:“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

⒋  强横放荡。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汰侈》:“虢国 尤为豪荡,一旦,帅二徒入 韦嗣立 宅,即撤去旧屋,自为新第,但授 韦氏 以隙地十亩而已。”

⒌  豪华阔绰。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圣旨发下西臺御史勘问。”

◎ 仍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谷永傳】饑饉仍臻。
【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姓。
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 欺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欺·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去其切【集韻】【韻會】丘其切,音僛。【說文】詐欺也。【新書·道術篇】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爲欺。【論語】吾誰欺。【史記·循吏傳】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自昧其心曰欺。【大學】毋自欺也。【蘇洵曰】書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聖人以爲自欺。【呂祖謙論鄭莊公殺叔段曰】將欲欺人,必先欺心。
欺,㨆也。【揚子·方言】晉、魏、河內之北謂㨆曰殘,楚謂之貪,南楚江、湘之閒謂之欺。【郭註】言欺㨆難厭也。今關西人呼打爲㨆,音廩,或洛感反。
詆欺,漢法名。漢有誹謗詆欺法,至哀帝始除之。
謾也,陵也。【李翊·俗呼小錄】見陵於人爲欺負。
欺,大首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仡欺以雕。【註】欺,大首也。雕,如雕之視也。與瞲同。【集韻】或作倛。

◎ 陌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陌·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正韻】莫白切【韻會】莫百切,音貊。【玉篇】阡陌也。詳前阡字註。
市中街也。【後漢·袁紹傳】塡接街陌。
【釋名】綃頭或曰陌頭,言其從後橫陌而前也。齊人謂之㡋。◎按陌頭之陌,當與帞通。
姓。見【正字通】。
【唐韻正】古音莫各反。【史記·龜策傳】故牧人民,爲之城郭,內經閭術,外爲阡陌。【楚辭·九思】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川谷兮淵淵,山峊兮硌硌。【魏文帝·陌上桑詩】披荆棘,求阡陌,側足獨窘,步路局窄。虎豹嘷動,雞驚禽失,羣鳴相索。窄,古音作。
借作百。【五代史·王章傳】緡錢出入,皆以八十爲陌,章減其出者陌三。【夢溪筆談】今之數錢,百錢謂之陌。借陌字用之。【正韻】亦作佰。

◎ 上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上·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 郎的意思

【酉集下 • 邑】郎·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唐韻】【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音廊。【說文】魯亭。【左傳·隱元年】費伯帥師城郞。【註】魯地。高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郞亭。
夜郞,地名。屬牂牁郡。
官名。【韻會】秦初置郞中令,其屬官有三署郞。漢官尚書郞。初,三署郞旣選入臺,稱郞中,歲滿,稱侍郞。隋文帝諱中字,惟置侍郞。煬帝置六侍郞,其諸曹直曰郞,除侍字。
員外郞,亦隋置。
男子之稱。【唐書·房齡傳】高孝基曰:僕閱人多矣,無如此郞者。
婦謂夫爲郞。【晉書·列女傳】謝道韞曰:天壤之閒,乃有王郞。
僕稱主亦曰郞。【唐書·宋璟傳】鄭善果曰:中丞奈何卿五郞。璟曰:君非其家奴,何郞之云。
【正韻】與廊通。【前漢·東方朔傳】陛下今累郞臺,恐其不高。
姓。【廣韻】魯懿公孫費伯城郞居之,因氏。
漢有郞顗。

总述:诗句豪荡仍欺陌上郎出自《送齐明府赴东阳》。作者是唐朝诗人韩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