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济济延多士
- 拼音
- jì jì yán duō shì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
- 韵脚
- 上声四纸
- 上一句
- 上寿对南山
- 下一句
- 跹跹舞百蛮
「济济延多士」出自:《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
「济济延多士」作者: 卢纶
「济济延多士」辞典释义
◎ 济济的意思
⒈ 众多貌。
引《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
毛 传:“济济,众多也。”
唐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⒉ 整齐美好貌。
引《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
《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⒊ 庄敬貌。济,通“齐”。
引《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郑玄 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
《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
《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
《隋书·音乐志上》:“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宋 司马光 《乞罢详定押班札子》:“朝廷不闻肃雍济济之风,数有变色分争之丑,臣窃为陛下惜之。”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华国,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延的意思
【寅集下 • 廴】延·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綖。【說文】長行也。又【廣韻】進也。【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儀禮·覲禮】者延之曰升。【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又【爾雅·釋詁】長也。【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又【廣韻】遠也。【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又【爾雅·釋詁】也。【疏】鋪也。又【正韻】納也。【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又【集韻】及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又【廣韻】稅也,言也。又【韻會】遷延也,淹久貌。【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却退也。【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又盤屈曰宛延。【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註】宛延,長曲貌。又【爾雅·釋詁】閒也。【疏】謂閒。今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又【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又地名。【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註】廩延,鄭邑。留酸棗縣北有延津。又【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又【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又姓。【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又【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韻】或作綖。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音羨。【集韻】延,及也。【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註】延言互相周通。◎ 多的意思
【丑集下 • 夕】多·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父爲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又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又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又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又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又叶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又【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士的意思
【丑集中 • 士】士·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廣韻】【集韻】【韻會】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詩·大雅】譽髦斯士。【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又官總名。【書·立政】庶常吉士。【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註】能舉鼎者。又【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註】能知天道者。又【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爲酒士。【註】時官酤酒,故置酒士。又侍從之士。【通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又士卒。【左傳·丘甲註】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家語】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又男子通稱。【詩·周頌】有依其士。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詩·大雅】釐我女士。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經。【註】士,事也。經,常也。又【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又【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又士鄕。【後漢·鄭傳】昔齊置士鄕。【註】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又與事通。【書·洛誥】見士于周。【註】悉來赴役也。【詩·豳風】勿士銜枚。【註】自今可勿爲行銜枚之事。又叶主矩切,音雨。【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說文】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集韻】本作。又與仕通。
总述:诗句济济延多士出自《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作者是唐朝诗人卢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