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卷幔五湖秋

诗句
卷幔五湖秋
拼音
 juǎn màn wǔ hú qiū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十一尤
上一句
悬灯千嶂夕
下一句
画壁馀鸿雁

「卷幔五湖秋」出自:《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卷幔五湖秋」作者:

孙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卷幔五湖秋」辞典释义

◎ 卷的意思

【子集下 • 卩】卷·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說文】厀曲也。
書卷。【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廣韻】舒卷之卷。【韻會】或作捲。
卷耳,艸名。【詩·周南】采采卷耳。
卷舌,星名。【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集韻】曲也。【詩·大雅】有卷者阿。
【中庸】一卷,石之多。【註】猶區也。
【韻會】大卷,黃帝樂名。【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通作惓。【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㒽。【集韻】縣名,在河南。【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集韻】一曰冠武。
【正韻】古本切,音袞。【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 幔的意思

【寅集中 • 巾】幔·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1

【唐韻】【集韻】【韻會】莫半切,音縵。【說文】幕也。【廣雅】帳也。【釋名】幔,漫也,漫漫相連綴之言也。【拾遺記】周穆王有鸞章錦幔。【張協洛陽賦】朱幔虹舒,翠幙蜺連。
【廣雅】幔,覆也。

◎ 五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五·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古文〕㐅【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姓。漢五京。
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 湖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湖·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大陂也。【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
水名。【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
州名。【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 秋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秋·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4

〔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春秋,魯史名。
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姓。
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总述:诗句卷幔五湖秋出自《宿云门寺阁》。作者是唐朝诗人孙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