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抱恨堪咨嗟。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至老双鬟只垂颈,
野花山叶银钗并。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若道巫山女粗丑,
何得此有昭君村。
负薪行翻译和注释
译文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出入操劳。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出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妇女天生粗丑,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
注释
夔(kuí)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半华:斑白,见得是老处女。四十五十:是说有的四十岁,有的五十岁。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jiē)。
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土风:当地风俗习惯。重男轻女,故男坐女立。“应”:一作“男”,“应当门户”:一作“应门当户”。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
十犹八九负薪(xīn)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十犹八九:即十有八九,见得极普遍。应供给: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
至老双鬟(huán)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登危:是说登高山去打柴。集市门:入市卖柴。死生射利: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负薪之外,又负盐,所以说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biǎn)衣寒困石根。
石根:犹山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巫山:在长江边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境,属夔州。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嫁匈奴。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28-229.2、窦英才等.唐代文学作品选[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1):93-94.3、华夫.杜甫《负薪行》语词小笺[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65-66.赏析
负薪行拼音版
kuí zhōu chù nǚ fā bàn huá ,sì shí wǔ shí wú fū jiā 。gèng zāo sàng luàn jià bú shòu ,yī shēng bào hèn kān zī jiē 。tǔ fēng zuò nán shǐ nǚ lì ,yīng dāng mén hù nǚ chū rù 。
shí yóu bā jiǔ fù xīn guī ,mài xīn dé qián yīng gòng gěi 。zhì lǎo shuāng huán zhī chuí jǐng ,
yě huā shān yè yín chāi bìng 。jīn lì dēng wēi jí shì mén ,sǐ shēng shè lì jiān yán jǐng 。
miàn zhuāng shǒu shì zá tí hén ,dì biǎn yī hán kùn shí gēn 。ruò dào wū shān nǚ cū chǒu ,
hé dé cǐ yǒu zhāo jun1 c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负薪行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