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的文言文意思
更新:
『草』的文言文意思(古文古汉语解释)
- (1)<名>草;草本植物的总称。《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2)<名>荒野;草野。《{性*指南录*性}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 (3)<名>乡间;民间。《五人墓碑记》:“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 (4)<形>粗糙;粗劣。《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 (5)<名>初稿;草稿。《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 (6)<名>汉字的一种字体,流行于汉初,笔画相连,写来迅速。如“狂草”、“真草隶篆。”
『草』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常用词语及解释)
【草次】1.匆忙急遽。2.露宿于草野间。
【草蹙】仓猝;匆忙。
【草菅】1.草茅,喻轻贱。班固《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然。”(艾:通“刈”。)后称任意残杀人命为“草菅人命。”2.草野;民间。陆游《薏苡》:“呜呼!奇材从古弃草,君试求之篱落间。”
【草芥】比喻轻微而无价值的东西。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
【草莽】1.荒野。陶渊明《归园田居》:“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2.草野;民间。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乃令重黎举夔于草之中而进之。”
古汉语字典提供草的文言文意思,草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草的文言文意思及用法、例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