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银汉斜临白玉堂

诗句
银汉斜临白玉堂
拼音
 yín hàn xié lín bái yù táng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七阳
上一句
鸣环动佩新相识
下一句
芙蓉行障掩灯光

「银汉斜临白玉堂」出自:《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
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渡潇湘。

「银汉斜临白玉堂」作者:

刘方平,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

「银汉斜临白玉堂」辞典释义

◎ 银汉的意思

⒈  天河,银河。参见“银河”。

南朝 宋 鲍照 《夜听妓》诗:“夜来坐几时,银汉倾露落。”
宋 苏轼 《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那夜是阴历初六,双星还未相迩,银汉间薄雾迷濛。”

◎ 斜的意思

【卯集下 • 斗】斜·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
【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
【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
直加切,音秅。義同。

◎ 临的意思

【未集下 • 臣】临·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1

〔古文〕【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音林。【爾雅·釋詁】臨,視也。【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箋】臨,視也。【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疏】以尊適曰臨。【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博雅】臨,大也。
【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註】臨,猶制也。
易卦名。
車名。【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傳】臨,臨車也。【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釋名】臨,如字。韓詩作隆。
地名。【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註】臨,晉邑。
丘名。【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姓。【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孔融傳】有臨孝存。
門名。【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註】彎崎,臨硎,閽闥名。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增韻】喪哭。【顏師古曰】衆哭曰臨。【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註】臨,哭也。【釋文】臨,力鴆切。
【韻補】叶盧東切,音隆。【詩·大雅】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叶力陽切,音良。【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 白玉堂的意思

⒈  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唐 刘方平 《乌栖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唐 李商隐 《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五:“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宋 张孝祥 《丑奴儿·王公泽为予言查山之胜戏赠》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⒉  指翰林院。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白玉堂深,黄金印大。”

总述:诗句银汉斜临白玉堂出自《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刘方平。

(0)